[发明专利]一种锂二次电池用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1007.8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7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锁江;李晶晶;刘艳侠;马立彬;张延强;于天恒;侯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485 | 分类号: | H01M4/485;H01M4/505;H01M4/525;H01M10/0525;H01M10/42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志军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电池 用高镍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二次电池用高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分别称取镍钴锰的化合物、锂盐、添加剂Ⅰ混合均匀后,在氧气气氛下分两段进行高温煅烧,冷却后破碎、筛分、水洗,再与添加剂Ⅱ混合后进行二次烧结,制得锂二次电池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所述锂盐为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组成的混合锂盐,碳酸锂和氢氧化锂按照任何混合比进行混合;
所述混合锂盐的总锂量与镍钴锰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2-1.15;所用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均为电池级,且平均粒径D50均为5-8μm;
所述添加剂Ⅰ为含有Zr、Mg、Ti、Ce、Mo、W、Nb、B、Ca或Sr元素的至少一种氧化物、氢氧化物或氟化物,添加剂Ⅰ的粒径为10-100 nm;添加剂Ⅱ除了包括含有Zr、Mg、Ti、Ce、Mo、W、Nb、B、Ca或Sr元素的至少一种氧化物、氢氧化物、氟化物或磷酸盐化合物外,还包括含有Zr、Mg、Ti、Ce、Mo、W、Nb、B、Ca或Sr元素的纳米氧化物分散液、纳米氢氧化物分散液、羟基氧化物溶液或分散液、异丙醇物溶液,添加剂Ⅱ的粒径为10-100nm;
所述高温煅烧第一段为低温段,烧结温度为450-730℃,烧结时间为5-10h,第二段为高温段,烧结温度为750-860℃,烧结时间为8-20h,两段烧结气氛均为氧气气氛,氧含量≥99.0%,两段烧结的升温速率为3-10℃/min;
所述锂二次电池用高镍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通式LiwNi1-x-yCoxMnyMzO2表示,M选自Zr、Mg、Ti、Ce、Mo、W、Nb、B、F、Ca和Sr中的至少一种元素,0.98≤w≤1.15,0≤x≤0.20,0≤y≤0.20,0≤z≤0.02,其平均粒径D50为3-15μm;
所述镍钴锰化合物为镍钴锰氢氧化物或镍钴锰氧化物,镍钴锰氧化物是由镍钴锰氢氧化物在氧气气氛下高温300-650℃预烧3-10h后得到的;
所述二次烧结的烧结温度为400-700℃,烧结时间为3-10h,烧结气氛为氧气气氛,氧含量≥9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高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洗的温度为10-40℃,水洗时间为1-60min,水洗倍数为0.5-10倍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高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添加剂Ⅱ是含有Zr、Mg、Ti、Ce、Mo、W、Nb、B、Ca或Sr元素的纳米氧化物分散液、纳米氢氧化物分散液、羟基氧化物溶液或分散液、异丙醇物溶液,则水洗后材料与添加剂Ⅱ混合步骤如下:将水洗后的材料加入到上述纳米氧化物分散液、纳米氢氧化物分散液、羟基氧化物溶液、羟基氧化物分散液或异丙醇物溶液中,料液温度为30-70℃,固含量为10-50%,对所得料液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100-1000r/min,搅拌时间为0.5-4h,干燥后进行二次烧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100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