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超高气压型臭氧发生管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7020.6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4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吴佳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空间 接地极 介质层 螺旋高压电极 臭氧发生管 高气压 臭氧生成 放电电场 高能粒子 高压电极 无声放电 沿面放电 一体化 废水处理 发生管 双接地 漂白 臭氧 气压 配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体化超高气压型臭氧发生管。该发生管主要包括两个接地极、一个高压电极、两个介质层和其他配件。该装置能够承受0.4MPa~0.6MPa的气压,采用单放电空间双接地极结构,其中第一接地极、螺旋高压电极和第一介质层之间构成沿面放电形式,螺旋高压电极、第二介质层和第二接地极构成无声放电形式。由于在同一个放电空间存在两种形式的放电电场,增加了放电空间中高能粒子的数量,有效提高了臭氧生成的效率。其具有产生臭氧的压力大、浓度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可以满足漂白、废水处理等行业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臭氧生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一体化超高气压型的臭氧发生管,可以用于制浆造纸领域的纸浆漂白和原料预处理。
背景技术
目前来说,臭氧的使用大都是在食品、医疗以及废水处理领域,这些行业所需要的臭氧压力不高,但是若要将臭氧大批量用于制浆造纸领域,低气压状态下的臭氧传质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当前工业的需求。
臭氧是工业可用的最强氧化剂,对木素有很好的降解作用,是一种良好的气态漂白剂,又可以用于原料的预处理。臭氧清洁环保,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臭氧用于制浆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但由于臭氧发生装置的限制,生成臭氧的压力低于0.1MPa,使用时需要压缩,压缩过程中会造成臭氧的分解,限制了臭氧的工业化发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超高气压型臭氧发生装置,其产生臭氧的压力可达0.4MPa~0.6MPa,将会为臭氧在制浆上获得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臭氧发生器生成臭氧的压力较低,不利于制浆工业中漂白和原料预处理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超高气压型臭氧发生管。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体化超高气压型臭氧发生管,包括电极和介质层;所述电极包括螺旋状高压电极、第一接地极和第二接地极;所述的介质层包括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接地极是单端带法兰盘的不锈钢管,所述第二接地极为两端带法兰盘的不锈钢管,所述第二介质层为石英玻璃管,所述第一介质层为陶瓷,通过电镀的方式覆盖在第一接地极的外表面,第二介质层嵌套于第二接地极的内侧,第一接地极与第二接地极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的螺旋状高压电极套在第一接地极的表面,与第二介质层之间形成放电间隙;所述的螺旋状高压电极与第二介质层之间形成放电间隙,一体化超高气压型臭氧发生管能够在出口产生压力在0.4MPa~0.6MPa的臭氧,在放电间隙内,所述的螺旋状高压电极与第一接地极之间形成沿面放电,与第二接地极形成无声放电。
本发明还包括法兰密封盖,法兰密封盖通过法兰盘与第二接地极连接。
本发明还包括绝缘套和导电环,所述第一接地极的前端设有定位止口,所述绝缘套通过定位止口固定在第一接地极上,所述绝缘套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所述绝缘套上开有通孔和定位凹槽,导线通过通孔连接导电环与高压电极;导电环嵌入绝缘套的定位凹槽中,并压紧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法兰盖包括密封绝缘套、螺纹导电杆、密封套环和螺帽;所述的密封法兰盖上设有通孔,所述的密封绝缘套插入通孔,使用高温密封胶将密封绝缘套与通孔之间的间隙密封;所述密封绝缘套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导电杆旋入螺纹孔直至与导电环接触,所述密封套环套于螺纹导电杆上,所述螺帽采用螺纹连接方式与螺纹导电杆固定并锁紧,所述密封绝缘套和密封套环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本发明还包括法兰密封垫、O型圈和密封环;法兰密封垫置于所述法兰盘的密封槽,O型圈置于所述密封法兰盖的密封槽中,密封环置于所述密封法兰盖内侧的环形密封槽中;所述的法兰密封垫、O型圈、和密封环均需采用三元乙丙材料。
本发明所述的放电间隙的距离应为2mm~3.5mm。
本发明还包括冷却水通道,所述第一接地极的内侧为冷却水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70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臭氧发生器和附件
- 下一篇:一种液硫脱气工艺及脱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