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超高气压型臭氧发生管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7020.6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4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吴佳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空间 接地极 介质层 螺旋高压电极 臭氧发生管 高气压 臭氧生成 放电电场 高能粒子 高压电极 无声放电 沿面放电 一体化 废水处理 发生管 双接地 漂白 臭氧 气压 配件 应用 | ||
1.一体化超高气压型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和介质层;所述电极包括螺旋状高压电极(5)、第一接地极(1)和第二接地极(3);所述的介质层包括第一介质层(6)和第二介质层(7);所述第一接地极(1)是单端带法兰盘(19)的不锈钢管,所述第二接地极(3)为两端带法兰盘(23)的不锈钢管,所述第二介质层(7)为石英玻璃管,所述第一介质层(6)为陶瓷,通过电镀的方式覆盖在第一接地极(1)的外表面,第二介质层(7)嵌套于第二接地极(3)的内侧,第一接地极(1)与第二接地极(3)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的螺旋状高压电极(5)套在第一接地极(1)的表面,与第二介质层(7)之间形成放电间隙(22);所述的螺旋状高压电极(5)与第二介质层(7)之间形成放电间隙(22),一体化超高气压型臭氧发生管能够在出口产生压力在0.4MPa~0.6MPa的臭氧,在放电间隙(22)内,所述的螺旋状高压电极(5)与第一接地极(1)之间形成沿面放电,与第二接地极(3)形成无声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超高气压型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法兰密封盖(12),法兰密封盖(12)通过法兰盘(19)与第二接地极(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超高气压型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套(9)和导电环(10),所述第一接地极的前端设有定位止口(18),所述绝缘套(9)通过定位止口(18)固定在第一接地极上,所述绝缘套(9)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所述绝缘套(9)上开有通孔(16)和定位凹槽(17),导线通过通孔(16)连接导电环(10)与高压电极(5);导电环(10)嵌入绝缘套(9)的定位凹槽(17)中,并压紧导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超高气压型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法兰盖(12)包括密封绝缘套(14)、螺纹导电杆(15)、密封套环(20)和螺帽(21);所述的密封法兰盖(12)上设有通孔(16),所述的密封绝缘套(14)插入通孔(16),使用高温密封胶将密封绝缘套(14)与通孔(16)之间的间隙密封;所述密封绝缘套(14)设有螺纹孔(28),所述螺纹导电杆(15)旋入螺纹孔(28)直至与导电环(10)接触,所述密封套环(20)套于螺纹导电杆(15)上,所述螺帽(21)采用螺纹连接方式与螺纹导电杆(15)固定并锁紧,所述密封绝缘套(14)和密封套环(20)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超高气压型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法兰密封垫(2)、O型圈(11)和密封环(13);法兰密封垫(2)置于所述法兰盘(19)的密封槽(25),O型圈(11)置于所述密封法兰盖(12)的密封槽(26)中,密封环(13)置于所述密封法兰盖内侧的环形密封槽(27)中;所述的法兰密封垫(2)、O型圈(11)、和密封环(13)均需采用三元乙丙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超高气压型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电间隙(22)的距离应为2mm~3.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超高气压型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水通道(24),所述第一接地极(1)的内侧为冷却水通道(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超高气压型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氧气进口(8)和臭氧出口(4);氧气进口(8)位于所述第二接地极(3)靠近密封法兰盖(12)一侧的管体侧面,与第二接地极(3)和密封法兰盖(12)密封面的距离为80~120mm;所述臭氧出口(4)位于所述第二接地极(3)靠近法兰盘(19)一侧的管体侧面,与所述氧气进口(8)在第二接地极(3)的同一侧,与第二接地极(3)和法兰盘(19)密封面的距离为15~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70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臭氧发生器和附件
- 下一篇:一种液硫脱气工艺及脱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