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6063.2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0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林;朱春阳;刘松源;黄伟;李昌文;徐治;陈迅;马伟凯;刘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48 | 分类号: | H01L21/48;H01L21/67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3 | 代理人: | 孙爱华 |
地址: | 255088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线 框架 生产 系统 | ||
1.一种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电镀单元、翻转单元以及拗片单元,待电镀框架(4)在电镀单元中完成电镀后得到框架半成品(10),框架半成品(10)经电镀输出传送带(9)输出后进入翻转单元,在翻转单元中设置有翻转仓(13),框架半成品(10)经翻转仓(13)翻转后正面和背面相互颠倒,并放置在翻转输出传送带(15)表面,并由翻转输出传送带(15)转移至拗片单元的拗片输入传送带(23),在拗片单元中还设置有与拗片输入传送带(23)并排设置的拗片台(27)和成品区(28),框架半成品(10)在拗片台(27)处进行拗片后,框架半成品(10)中框架单体(35)与框架边框(37)分离,框架单体(35)转移至成品区(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翻转单元中,翻转输出传送带(15)与电镀输出传送带(9)间隔设置,所述的翻转仓(13)位于翻转输出传送带(15)与电镀输出传送带(9)之间,翻转仓(13)在翻转轮(14)的带动下在电镀输出传送带(9)的末端和翻转输出传送带(15)的起始端往复摆动;
翻转仓(13)包括仓体(21),仓体(21)设置有背向翻转轮(14)的仓口,框架半成品(10)自仓口进出翻转仓(13),在翻转仓(13)内还设置有压紧机构,框架半成品(10)在进入翻转仓(13)内部以及翻转仓(13)翻转过程中压紧机构对框架半成品(10)压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机构包括翻转气缸(18),翻转气缸(18)固定在翻转仓(13)内部的上表面,翻转气缸(18)的活塞杆朝向翻转仓(13)的下表面,并在翻转气缸(18)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翻转压板(19),在翻转压板(19)的底面设置有橡胶层(20);
在翻转仓(13)的下表面处同时设置有橡胶层(20),橡胶层(20)位于翻转压板(19)的正下方并内嵌在翻转仓(13)的下表面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转仓(13)的仓口处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翻转感应器(16),所述压紧机构位于两个翻转感应器(1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拗片输入传送带(23)、拗片台(27)和成品区(28)的上方设置有拗片电动滑台(26),在拗片电动滑台(26)上设置有往复移动的拗片滑块(22),在拗片滑块(22)的下部设置有吸盘(24),吸盘(24)由气缸控制升降;
在拗片台(27)的后部设置有移动平台(30),在移动平台(3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对框架半成品(10)夹持的夹片机构,夹片机构包括水平设置有两片夹片(32),两片夹片(32)上下对称设置,位于拗片台(27)表面的框架半成品(10)的高度位于两片夹片(32)之间,且两片夹片(32)的内侧与框架半成品(10)的框架边框(37)上下对应;
在移动平台(30)上还设置有与两片夹片(32)分别对应的夹紧气缸(31),其中与上部的夹片(32)对应的夹紧气缸(31)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与下部的夹片(32)对应的夹紧气缸(31)的活塞杆竖直向上,夹片(32)与相对应的夹紧气缸(31)的活塞杆固定;在所述拗片台(27)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导轨(29),所述的移动平台(30)沿导轨(29)往复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平台(30)为“匚”状,其开口朝向拗片台(27)且其开口宽度宽于拗片台(27),夹片机构设置在开口端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片所述的夹片(32)均与至少一台夹紧气缸(31)对应,夹紧气缸(31)的活塞杆与对应于夹片(32)固定连接;
与下部的夹片(32)对应的夹紧气缸(31)固定于移动平台(30)的表面,在移动平台(30)的侧部设置有固定架(33),所述与上部的夹片(32)对应的夹紧气缸(31)通过固定架(33)固定于所对应夹片(32)的正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606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