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富勒烯分离的共价有机框架键合硅胶色谱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42426.5 | 申请日: | 2019-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2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冰;许森;楚占营;张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赢点色谱分离技术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0/286 | 分类号: | B01J20/286;B01D15/32;G01N30/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共价有机框架 色谱固定相 键合硅胶 富勒烯 键合 氨基 有机框架材料 分离选择性 闭合 氨基硅胶 大环结构 反应单体 分离性能 硅胶色谱 缩聚反应 样品负载 固定相 苯环 醛基 申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富勒烯分离的共价有机框架键合硅胶色谱固定相的制备方法,本申请中,将分别含氨基和醛基的两种反应单体原位通过缩聚反应键合在氨基硅胶表面,形成有机框架材料键合的硅胶色谱固定相。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共价有机框架键合硅胶色谱固定相具有多苯环闭合大环结构,能够提供强烈的π‑π相互作用,具有特殊的分离选择性和优异的样品负载量,可以提高分离性能和制备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色谱分离固定相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富勒烯分离的共价有机框架键合硅胶色谱固定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富勒烯是一类新型纯碳分子,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因其在电子光敏器件、发光材料、超导、分子磁体、生物医药等诸多方面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研究发现富勒烯的衍生物的活性和作用要比单一的富勒烯效果好,这也是新型富勒烯衍生物,包括金属富勒烯成为研究热点的主要原因。然而,由于其结构的相似性,给这些化合物的分离分析以及分离纯化也带了很大问题。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种商品化的富勒烯分离色谱固定相,归结起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超高的绝对柱效对富勒烯进行分离,如C18柱(Analytical Methods,2016,8:4;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310113567.5);另一类是利用特殊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主要为π-π相互作用,如键合芘、吩噻嗪、五溴苯等。
共价有机框架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功能性多孔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孔道大小可调、结构多样、易于修饰、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通过对框架材料及其孔道的设计、调控、修饰可以使框架材料与所负载的客体分子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由多苯环形成闭合大环结构的共价有机框架,可以提供较强的π-π相互作用,而恰当的孔道选择还可以提供空间排阻作用。因此,共价有机框架键合硅胶色谱固定相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此类材料作为固定相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中的研究报道非常少见,而以富勒烯分离为目标更是未见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富勒烯分离的共价有机框架键合硅胶色谱固定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富勒烯分离的共价有机框架键合硅胶色谱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将0.1~10g多孔氨基硅胶加入到6~600mL的1,4-二氧六环中,使其均匀分散,在120℃下加入0.2~20mL乙酸作为反应催化剂,将两种反应单体溶液分别缓慢滴加至反应体系中,回流反应3天;
(2)用乙醇清洗键合硅胶三次,加入10~1000mL含0.5~5%硼氢化钠的磷酸二氢钠溶液(0.01~0.5mol/L),搅拌2h;
(3)用水洗涤产物至中性后再用乙醇清洗,50℃烘干,得到共价有机框架键合硅胶色谱固定相。
步骤(1)中,所述的两种反应单体是分别含有醛基和氨基的化合物。
步骤(1)中,所述含氨基的反应单体和氨基硅胶的质量比为1:0.5~1:10。
步骤(1)中,所述含氨基的反应单体和含醛基的反应单体的质量比为1:0.5~1:10。
步骤(1)中,所述将两种反应单体分别缓慢滴加至反应体系中所使用的设备是注射泵。
步骤(1)中,所述缓慢滴加所用时间为4~20小时。
(4)所制备的共价有机框架键合硅胶固定相可以被装填到色谱柱中,完成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分析分析和制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赢点色谱分离技术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南京赢点色谱分离技术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24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