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的生产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40456.2 | 申请日: | 2019-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6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友;杨思天;张建新;刘丽萍;陶家川;钱剑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众望科希盟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D99/00 | 分类号: | B29D99/00;B29K27/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 |
| 地址: | 239050 安徽省滁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膨体 聚四氟乙烯 密封材料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的生产工艺,该工艺通过将双向拉伸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套上放卷辊,并测量基膜的初始横向厚度,测量多个点,观察薄膜厚度的差异性并记录;根据薄膜厚度的差异性的不同,选择消除工艺。压缠绕好的薄膜,再次进行复压;将复压好的薄膜,连同圆柱状的成品辊一同放入定型加热装置进行定型;将定型完成后的成品辊和材料自然冷却至成品;将冷却完成后的成品辊和材料再次下入冷却水槽进行二次冷却,完成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的生产。本发明通过放卷层压,可调换薄膜方向以及二次放卷测厚,控制材料厚度的均匀性,且通过盐浴定型,薄膜之间层间结合力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材料的生产工艺,具体为一种双向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双向拉伸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是一种多孔、低密度且高韧性的材料。不仅继承传统PTFE材料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低表面摩擦系数和延展性,同时还具备有较高机械强度、多孔性、透气性、疏性和极好的柔韧性等新特性,在机械、电子、电器、通信、环保、航天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现有双向拉伸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的生产工艺为平密封材料层压的方式,通过将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烯薄膜来回叠合在一起,然后上下通过两块加热密封材料的方式将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烯薄膜定型结合在一起。以这种方式成型的双向拉伸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密封材料材厚度均匀性不好,材料薄膜之间的层间结合力不佳,且通过密封材料材分切成带材的连续长度不够,越发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34888.5公开一种连续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密封材料的成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密封材料难以连续生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专利申请号为201510922128.8公开一种膨化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现有的覆膜机组条件下,对包覆有膜的辊筒加装防护罩,热处理时带着防护罩一起冷却。防护罩可有效的降低复合膜在冷却过程中的降温速度,利用此方法可消除热处理后膨化聚四氟乙烯复合膜在辊筒上的鼓包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上述方法公开了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提高了聚四氟乙烯材料的质量,但均为解决现有聚四氟乙烯的厚度差异性较大、材料薄膜之间的层间结合力不佳,且通过密封材料材分切成带材的连续长度不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密封材料层压的生产工艺带来双向拉伸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厚度差异性较大、材料薄膜之间的层间结合力不佳,且通过密封材料材分切成带材的连续长度不够等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双向拉伸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的生产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向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双向拉伸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套上放卷辊,并测量基膜的初始横向厚度(测量薄膜宽幅,在1.65-1.75m宽,按平均间距每隔12-14cm测量一个点),测量约12-14个点,观察薄膜厚度的差异性并记录;
2)将放卷辊上双向拉伸的聚四氟乙烯薄膜通过放卷装置缠绕到圆柱状成品辊上;
3)将缠绕到圆柱状成品辊上的薄膜,通过圆柱状的压辊设定不同的压力,将薄膜紧密贴合在一起;控制压力为0.4-0.6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众望科希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众望科希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04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唑氰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热电堆型高温热流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