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排气热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40189.9 | 申请日: | 2019-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杜鑫;胡佳富;贾长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9/00 | 分类号: | F01N9/00;F01N11/00;F01N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 地址: | 1022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排气 管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发动机排气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发动机工作状态下,实时获取车辆的ECU单元发送的当前发动机工况参数值,并通过预先存储的发动机工况参数与排气温度需求的映射表获得与当前发动机工况参数值对应的发动机排气管道的排气温度需求值;
S2:实时获取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发动机排气管道的实际排气温度值;
S3:根据所述排气温度需求值与所述实际排气温度值的差值,通过车辆的加热单元中设置的PID逻辑单元计算发动机排气管道的加热需求电流值;在所述PID逻辑单元的计算中补入第一修正因素,对所述加热需求电流值进行修正补偿;所述第一修正因素包括发动机进气温度、实测排气温度、大气环境温度及氮氧化物排放值中的至少一种;
S4:根据所述加热需求电流值控制车辆的加热单元对发动机排气管道的排气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实时获取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发动机排气管道的实际排气温度值,包括:
S201:实时采集发动机排气管道内的温度信息;
S202:根据采集的温度信息估算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发动机排气管道的实际排气温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根据所述加热需求电流值控制车辆的加热单元对发动机排气管道的排气进行加热,包括:
S401:获取车辆的加热单元的实际电流输出值;
S402:计算所述加热需求电流值与所述实际电流输出值的差值,并通过车辆的加热单元中设置的PID逻辑单元计算得出用于控制电流的PWM占空比;
S403:控制车辆的加热单元基于所述PWM占空比对发动机排气管道的排气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2还包括:
在所述PID逻辑单元的计算中补入第二修正因素,对所述PWM占空比进行修正补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方法还包括热回收步骤:
通过车辆的热回收单元回收发动机排气管道的热量,将回收热量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车辆的蓄电池中,其中所述蓄电池为车辆的加热单元供电。
6.一种发动机排气热管理系统,包括设置在发动机排气管道的颗粒捕捉器和选择性催化还原单元,所述颗粒捕捉器用于捕捉微粒污染物,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单元用于处理氮氧化物污染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装置还包括:
传感器模块,设置在发动机排气管道,用于实时采集发动机排气管道内的温度信息并传输给车辆的热控制单元;
所述热控制单元,包括PID逻辑单元,所述热控制单元用于:
实时获取车辆的ECU单元发送的当前发动机工况参数值,通过预先存储的发动机工况参数与排气温度需求的映射表获得与当前发动机工况参数值对应的发动机排气管道的排气温度需求值;
根据来自所述传感器模块的温度信息估算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发动机排气管道的实际排气温度值;
通过PID逻辑单元根据所述排气温度需求值与所述实际排气温度值的差值计算发动机排气管道的加热需求电流值,在所述PID逻辑单元的计算中补入第一修正因素,对所述加热需求电流值进行修正补偿,并根据所述加热需求电流值控制车辆的加热单元对发动机排气管道的排气进行加热;所述第一修正因素包括发动机进气温度、实测排气温度、大气环境温度及氮氧化物排放值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在热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对发动机排气管道的排气进行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控制单元通过车辆的CAN总线实时获取车辆的ECU单元发送的当前发动机工况参数值,并通过预先存储的发动机工况参数与排气温度需求的映射表获得与当前发动机工况参数值对应的发动机排气管道的排气温度需求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018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