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IC的侧发光可编程控制LED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39455.6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7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欧思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16 | 分类号: | H01L25/16;H01L33/48;H01L33/60;H01L33/62;H01L33/6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范小艳;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盘 发光芯片 反光杯 可编程控制 驱动IC 点亮 焊接 导电端子 侧发光 集成芯片 绝缘主体 可控制 右下侧 排布 引脚 隔离 | ||
1.一种带IC的侧发光可编程控制LED,包括绝缘主体和四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主体与四个导电端子为一体镶嵌成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主体的前侧面向内凹设有一反光杯,将各发光芯片以及驱动IC 安装于反光杯中,从而形成侧面发光的LED支架;
各导电端子均设有焊盘以及与各自焊盘连接的引脚,四个焊盘分别为第一焊盘、第二焊盘、第三焊盘、第四焊盘;各焊盘的排布为:所述第一焊盘露出于反光杯的左上侧,所述第二焊盘露出于反光杯的中部靠下及左下侧,所述第三焊盘露出于反光杯的右下侧,所述第四焊盘露出于反光杯中部靠上及右上侧;各焊盘之间彼此隔离;
所述第二焊盘上焊接有第一发光芯片和第二发光芯片,所述第三焊盘上焊接有第三发光芯片,所述第四焊盘上焊接有驱动IC,使驱动IC分布于反光杯的上侧,各个发光芯片分布于反光杯的下侧,所述驱动IC为可编程控制集成芯片,可控制第一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第三发光芯片分别单单独点亮、两两点亮、或同时点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IC的侧发光可编程控制LED,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IC具有第一条导线焊接于第一焊盘,具有第二条导线焊接于第二焊盘,具有第三条导线焊接于第三焊盘,具有第四条导线焊接于第四焊盘,具有第五条导线焊接于第一发光芯片,具有第六条导线焊接于第二发光芯片,具有第七条导线焊接于第三发光芯片;又,第一发光芯片具有第八条导线焊接于第二焊盘,第三发光芯片具有第九条导线焊接于第二焊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IC的侧发光可编程控制LED,其特征在于:各焊盘的面积为:第二焊盘的面积>第四焊盘的面积>第三焊盘的面积>第一焊盘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IC的侧发光可编程控制LED,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盘为长方形状,所述第二焊盘为“﹄”形状,所述第三焊盘为长方形状,所述第四焊盘为“『”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IC的侧发光可编程控制LED,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芯片位于第二焊盘左侧的为绿光晶片,第二发光芯片位于第二焊盘右侧的为红光晶片,所述第三发光芯片为蓝光晶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IC的侧发光可编程控制LED,其特征在于:各个发光芯片分布于驱动IC的下侧并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IC的侧发光可编程控制LED,其特征在于:各引脚均伸出绝缘主体的底面,在绝缘主体的底面排成一排,各引脚彼此之间保持间隙,其中,第一引脚为信号输入引脚DI,第二引脚为电源引脚VDD,第三引脚为信号输出引脚DO,第四引脚为接地引脚GND。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IC的侧发光可编程控制LED,其特征在于:各引脚的排布序列为:按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IC的侧发光可编程控制LED,其特征在于:各引脚的面积不同,其中第二引脚的面积>第四引脚的面积>第一引脚的面积>第三引脚的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IC的侧发光可编程控制LED,其特征在于:各引脚的厚度相同、长度相同、宽度不同,其中,各引脚的宽度为:第二引脚的宽度>第四引脚的宽度>第一引脚>第三引脚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欧思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欧思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945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