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联直剪仪的联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33683.2 | 申请日: | 2019-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27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 发明(设计)人: | 吴悦;李何伟;赵婷;周晶瑞;刘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建苑岩土工程勘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24 | 分类号: | G01N3/24;G01N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四联直剪仪 联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联直剪仪的联动装置,应用在直剪仪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四个并列排布的传动件,传动件包括壳体、蜗轮、与壳体螺纹连接的螺纹部、用于与下剪切盒抵接的抵杆,壳体上转动设置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相邻两个蜗杆通过连接件固定,位于边缘的其中一个蜗杆由电动机驱动转动,蜗轮侧壁上连接有一端穿出壳体外的中心轴,中心轴上设有手轮;其优点是:提高了抗剪强度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剪仪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四联直剪仪的联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直剪仪是指室内测定土壤抗剪强度的仪器,简称直剪仪。测定时将土样置于直剪仪上下金属盒之间,通过传压板和滚珠对土样施以一定的垂直压力,然后对下盒施加水平推力,使试样沿上下盒水平接触面发生剪切位移直至破坏。
公告号为CN20809183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应变式电动手摇直剪仪,包括台板、电动机、传力机构、下剪切盒、上剪切盒、用于压紧试样的竖向加载系统,所述下剪切盒滑动设置在台板上,所述电动机通过传力机构与下剪切盒相抵,所述传力机构包括壳体、转动设置在壳体内的传力件,所述传力件包括蜗轮、与壳体螺纹连接的螺纹部、用于与下剪切盒抵接的抵杆,所述壳体上转动设置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所述蜗杆由电动机驱动转动,所述蜗杆背离电动机的端部伸出于壳体外并固定有手轮。
但是在实际试验过程中为保证试验结果的精度,需要对四份样品同时进行剪切工作,因此需要将四台直剪仪的蜗杆串联起来,由同一台电动机统一驱动,但是局限于蜗轮和蜗杆的加工精度,两者之间的啮合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间隙,使得四个蜗轮无法同步转动,从而导致某个或几个下剪切盒出现滞后的情况,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联直剪仪的联动装置,其优点是:提高了抗剪强度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四联直剪仪的联动装置,包括四个并列排布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壳体、蜗轮、与壳体螺纹连接的螺纹部、用于与下剪切盒抵接的抵杆,所述壳体上转动设置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相邻两个所述蜗杆通过连接件固定,位于边缘的其中一个所述蜗杆由电动机驱动转动,所述蜗轮侧壁上连接有一端穿出壳体外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设有手轮;
所述连接件包括电磁铁、限位柱和拉伸弹簧,相邻两个蜗杆在连接端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电磁铁设置在第一凹槽内,所述限位柱截面呈多边形且滑动连接在第二凹槽内,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凹槽槽底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柱连接,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轮廓均与限位柱相适配,当所述拉伸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电磁铁断电,所述限位柱位于第二凹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试验时,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限位柱在电磁铁的引力作用下部分穿进第一凹槽内并与电磁铁相吸合,由于限位柱呈多边形,实现了各个蜗杆的串联,启动电动机,便可驱动各个蜗杆转动;当某个下剪切盒出现滞后时,操作者将各个电磁铁断电,限位柱在拉伸弹簧的弹性力下回移至第二凹槽中,此时操作者人工转动手轮,驱动蜗轮转动,并根据位移计的指数将各个下剪切盒调整至同一位置,之后电磁铁通电,再次将各个蜗杆串联,启动电动机,实现了各个下剪切盒的同步移动,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且相邻两个蜗杆间的连接与断开通过电磁铁控制,快捷便利。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凹槽槽底螺纹连接有与蜗杆同轴分布的导向柱,所述限位柱上开设有供导向柱插入的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柱对限位柱的移动起到了导向作用,减小了限位柱在移动时出现歪斜的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柱远离拉伸弹簧的一端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方便了限位柱插接进入第一凹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建苑岩土工程勘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建苑岩土工程勘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36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