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33061.X | 申请日: | 2019-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7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臣;郑敏;黄霞;李思岐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30;C02F3/34;C02F101/16;C02F101/10;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苗青盛;谭云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污水处理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市政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硝化反应单元、泥水分离单元和侧流耦合调控单元;硝化反应单元的污水排放口与泥水分离单元的污水进口通过第一管路相连接,泥水分离单元的污泥排放口与硝化反应单元的污泥回流口通过第二管路相连接;侧流耦合调控单元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对应通过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并接在第二管路上;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过侧流耦合调控单元对泥水分离单元分离出的活性污泥运用富含游离氨物质进行强化处理,促使了硝化反应单元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过程,并达到了对市政污水高效的脱氮、除磷强化效果,在污水处理生物脱氮技术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市政污水主要包括部分工业污水、医院污水及生活污水等等。市政污水中大多含有有机污染物,直接排放到会导致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破坏水中生态系统等问题。
目前,广泛采用短程硝化法来处理污市政污水。短程硝化是指在微生物硝化反应的过程中仅让氨氮被氧化成亚硝酸盐而不形成硝酸盐的过程。同传统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相比,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具有节约碳源与曝气能耗、降低污泥产量等优点。
然而,当前短程硝化法在实现污水连续稳定的短程硝化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主流地控制溶解氧、SRT、温度等工艺指标,以达到对AOB(氨氧化菌)和NOB(亚硝酸盐氧化菌)活性的调控;通过调控上述工艺指标,使反应器内形成更利于氨氧化菌生长、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生长的环境。但是,采用这种主流调控方式的短程硝化法,成本高,在实际处理中的各种工艺指标难以较好地实现,从而导致对市政污水的处理效果(脱氨)并不理想,并且由于市政污水的低氨氮特点,这也给短程硝化、硝化或总氮、总磷去除的连续稳定实现带来挑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用以解决当前主流地通过控制工艺指标来实现硝化过程的短程硝化法存在成本高,难以处理含氨氮量较低的市政污水,并且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硝化反应单元、泥水分离单元和侧流耦合调控单元;
所述硝化反应单元的污水排放口与所述泥水分离单元的污水进口通过第一管路相连接,所述泥水分离单元的污泥排放口与所述硝化反应单元的污泥回流口通过第二管路相连接;
所述侧流耦合调控单元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对应通过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并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侧流耦合调控单元用于对预回流至所述硝化反应单元中的活性污泥进行强化处理,用以选择性强化活性污泥中氨氧化菌的活性,并抑制活性污泥中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或者只用以选择性强化活性污泥中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
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侧流耦合调控单元包括侧流强化处理单元与垃圾渗滤液接纳单元;
所述垃圾渗滤液接纳单元通过第五管路连接所述侧流强化处理单元;
所述侧流强化处理单元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对应通过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并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上。
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侧流耦合调控单元设有至少一个;在所述泥水分离单元与所述侧流耦合调控单元之间的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旁路支管。
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硝化反应单元包括活性污泥硝化反应器、AO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硝化脱氮工艺单元或AAO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硝化脱氮工艺单元;所述泥水分离单元包括二沉池或MBR反应器;所述侧流强化处理单元在选择性强化活性污泥中氨氧化菌的活性,并抑制活性污泥中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采用厌氧罐,在选择性强化活性污泥中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时采用好氧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30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