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33061.X | 申请日: | 2019-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7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臣;郑敏;黄霞;李思岐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30;C02F3/34;C02F101/16;C02F101/10;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苗青盛;谭云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污水处理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硝化反应单元、泥水分离单元和侧流耦合调控单元;
所述硝化反应单元的污水排放口与所述泥水分离单元的污水进口通过第一管路相连接,所述泥水分离单元的污泥排放口与所述硝化反应单元的污泥回流口通过第二管路相连接;
所述侧流耦合调控单元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对应通过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并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侧流耦合调控单元用于对预回流至所述硝化反应单元中的活性污泥进行强化处理,用以选择性强化活性污泥中氨氧化菌的活性,并抑制活性污泥中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或者只用以选择性强化活性污泥中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流耦合调控单元包括侧流强化处理单元与垃圾渗滤液接纳单元;
所述垃圾渗滤液接纳单元通过第五管路连接所述侧流强化处理单元;
所述侧流强化处理单元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对应通过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并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流耦合调控单元设有至少一个;在所述泥水分离单元与所述侧流耦合调控单元之间的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旁路支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化反应单元包括活性污泥硝化反应器、AO活性污泥硝化脱氮工艺单元或AAO活性污泥硝化脱氮工艺单元;所述泥水分离单元包括二沉池或MBR反应器;所述侧流强化处理单元在选择性强化活性污泥中氨氧化菌的活性,并抑制活性污泥中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时采用厌氧罐,并且在选择性强化活性污泥中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采用好氧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对市政污水进行强化除磷。
6.基于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将市政污水输入至所述硝化反应单元中,进行活性污泥硝化-反硝化反应;
S2,由所述泥水分离单元对所述硝化反应单元排出的污水进行泥水分离,排除上清液,将分离得到的活性污泥通过所述第二管路回流至所述硝化反应单元;
S3,由所述侧流耦合调控单元对预回流至所述硝化反应单元中的活性污泥进行强化处理,用以选择性强化活性污泥中氨氧化菌的活性,并抑制活性污泥中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或者只用以选择性强化活性污泥中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
S4,按照S1-S3进行循环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采用包括有侧流强化处理单元与垃圾渗滤液接纳单元的侧流耦合调控单元对所述活性污泥进行强化处理:所述侧流强化处理单元在接收到泥水分离单元分离浓缩后的活性污泥后,由所述垃圾渗滤液接纳单元向所述侧流强化处理单元中加入垃圾渗滤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流耦合调控单元强化处理的活性污泥的体积不低于预回流至所述硝化反应单元的活性污泥总体积的20%;所述泥水分离单元通过泥水分离操作将活性污泥浓缩至6-20g/L;所述垃圾渗滤液接纳单元向侧流强化处理单元中加入垃圾渗滤液的体积占处理的市政污水总体积的1%-1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硝化反应单元采用SBR工艺、AO活性污泥工艺或AAO活性污泥工艺对市政污水进行处理,在所述SBR工艺、所述AO活性污泥工艺或所述AAO活性污泥工艺中,所述硝化反应单元中水力停留的时间为4-48h。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流耦合调控单元对活性污泥进行强化处理的频次为每1-7天进行一次,每次强化处理的周期为1-10个周期,每个周期运行时间为6-48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306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