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双驳抬撬钢绞线液压同步提升沉船打捞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32200.7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5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宁大勇;李人志;侯交义;杜洪伟;弓永军;张增猛;陈圣涛;田昊;陈英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7/16 | 分类号: | B63C7/1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馨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双驳抬撬钢绞线 液压 同步 提升 沉船 打捞 系统 | ||
1.一种立式双驳抬撬钢绞线液压同步提升沉船打捞系统,包括:钢绞线、连接器、钢丝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力千斤顶机构、钢绞线导向装置和提升装置、液压输出装置,其中:所述拉力千斤顶机构固接于驳船侧舷,所述钢绞线的一端穿过所述拉力千斤顶机构后,通过所述钢绞线导向装置与提升装置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器与钢丝绳相连,在沉船打捞时,所述钢丝绳连接在沉船上,液压输出装置在接收到指令后为所述拉力千斤顶机构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双驳抬撬钢绞线液压同步提升沉船打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千斤顶机构包括千斤顶、与千斤顶底座相连的下锚机构、与千斤顶活塞连接的上锚机构,其中钢绞线依次穿过上锚机构、下锚机构后与所述连接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双驳抬撬钢绞线液压同步提升沉船打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千斤顶机构中千斤顶数量为至少为2的偶数个,且两两均匀布设于上锚机构和下锚机构之间,所述拉力千斤顶机构还包括用于固定千斤顶的拉力千斤顶固定装置,所述拉力千斤顶固定装置包括顶板、底座和设置于顶板与底座之间的支撑装置,所述拉力千斤顶的底端坐落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顶板开设匹配千斤顶液压杆的通孔,若千斤顶数量为2个以上的偶数个时,同侧千斤顶的顶板、底板还固接在一起,还包括连接外侧两个千斤顶底座及下锚机构的三角固定架和用于固定外侧两个千斤顶顶板的平板固定架,所述平板固定架固接于外侧两个千斤顶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立式双驳抬撬钢绞线液压同步提升沉船打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锚机构包括下锚底板、与所述下锚底板螺栓连接的下锚端盖、放置在下锚端盖中的楔形机构,所述上锚机构包括上锚底板、与上锚底板螺栓连接的上锚压板、与上锚压板螺栓连接的上锚端盖、放置在上锚底板锥形孔中的楔形机构,所述千斤顶的顶端连接在所述上锚底板上,所述千斤顶的底端连接在所述下锚底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双驳抬撬钢绞线液压同步提升沉船打捞系统,所述楔形机构包括楔形块和弹簧,所述楔形块为中空结构且其内部设有纵向布设的多组楔形垫片,各楔形垫片均匀布设且其横切面之和构成完整的圆形,所述上锚机构的楔形块一端卡接在上锚底板内,另一端连接在弹簧上,弹簧的另一端固接在上锚端盖上,所述下锚机构的楔形块一端卡接在下锚端盖内,另一端连接在弹簧上,弹簧的另一端固接在下锚底板上,所述弹簧均为设置预紧力的圆柱紧压缩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双驳抬撬钢绞线液压同步提升沉船打捞系统,根据钢绞线数量确定楔形机构的数量,多个楔形机构按照预设角度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立式双驳抬撬钢绞线液压同步提升沉船打捞系统,所述拉力千斤顶机构通过支撑架固定在驳船上,所述支撑架主体部为十字形,其中相邻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固定在驳船上,拉力千斤顶机构固定在第三边和第四边组成的夹角内,第一边和第四边、第二边和第三边组成的夹角区域内还设有固接于其上的加强筋结构,所述第三边上开设有匹配所述下锚端盖的孔,具体地,所述拉力千斤顶机构通过下锚端盖与支撑架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双驳抬撬钢绞线液压同步提升沉船打捞系统,所述连接器置于高于沉船甲板位置的海水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双驳抬撬钢绞线液压同步提升沉船打捞系统,依照提升沉船所需的牵引力大小决定实际打捞使用的所述立式双驳抬撬钢绞线液压同步提升沉船打捞系统的套数,各套之间在驳船侧舷等距等高排列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立式双驳抬撬钢绞线液压同步提升沉船打捞系统,在沉船打捞时,两艘设有所述立式双驳抬撬钢绞线液压同步提升沉船打捞系统的驳船共同打捞,两船停泊在沉船两侧,两艘驳船上的立式双驳抬撬钢绞线液压同步提升沉船打捞系统整体呈对称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22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