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球形形貌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32143.2 | 申请日: | 2019-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8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献斌;邓尚;张芯蕊;张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25/32 | 分类号: | C01B25/32;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球形 形貌 羟基 磷灰石 纳米 颗粒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无机材料领域,尤其涉及其合成方法。本发明是为发明一种简单可行具有球形形貌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方法,并能可控形貌球形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大小为后续应用提供广泛的空间。本发明的制备步骤如下:由碳量子点作为模板,磷酸缓冲溶液作为磷源,无水氯化钙作为钙源,在含有碳量子点以及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的乙二醇水溶液中,逐一加入磷源,钙源,在80摄氏度凝回流下反应,然后离心分离干燥,最后在惰性气氛下焙烧得到具有球形形貌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本发明合成球形形貌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拥有较好的球形形貌和单分散性,粒径可在100nm~250nm间可控调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球形形貌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十一世纪纳米材料作为一个新型研究领域,它是以材料科学为基础,纳米技术为手段的一门学科。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纳米技术逐渐成熟,人们对纳米材料的认识也逐渐的加深,不仅可以合成多样形态的纳米颗粒,还可以控制其生长范围,而羟基磷灰石因其独特的化学构成,备受青睐。羟基磷灰石是构成人体骨骼组织主要的无机组成成分,在植入体内后,游离的钙镁离子能很容易的被身体组织所吸收,并且长出新的组织,目前合成的羟基磷灰石纳颗粒的形态主要有杆状,针尖状,片状、以及不规整球状。实验证明随着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的增大,它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将显著提高,球形形貌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具有流动性好表面积大,不易团聚,在生物体内易于吸收,在药物释放、功能吸附材料和生物分离介质上有着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球形形貌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研发已经逐步成为这个领域的热点之一。而如何调控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形貌是一个技术难关,目前可以借鉴的方面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溶剂热法、以及喷雾干燥法,但是结果都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需要开发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来制备具有球形形貌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目前兴起的模板法是控制形貌最有效的方法可是由于没有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反应体系使得制备出的羟基磷灰石形貌均不太规则,而吐温80是一种可食用性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乳化性能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的包裹模板的功能而且在人体内无毒,同时以乙二醇水溶液为体系可以很好的抑制磷酸钙快速成核为形成羟基磷灰石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合成方法得到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形貌较差,粒径较大以及反应条件苛刻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稳定的球形形貌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一种具有球形形貌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按下列步骤实现:
一、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1)量取0.172g蔗糖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2)取0.01ml浓硫酸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3)取上述制备的浓硫酸溶液0.005ml倒入上述蔗糖水溶液中并搅拌均匀;(4)将上述混合溶液移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160℃下反应12h,冷却至室温,得到碳量子溶液;
二、将上述制备的碳量子点和吐温80溶于25ml乙二醇水溶液中,搅拌30min,得到混合溶液;
三、向步骤二中的混合溶液加入5ml磷酸缓存溶液搅拌30min;
四、向步骤三中的混合溶液加入5ml无水氯化钙溶液,在80℃下水浴搅拌6h后,立即停止反应,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混合物离心收集固相物,固相物经洗涤、干燥后得到原产品;
五、将步骤四中的原产品放入在惰性气体保护的马弗炉中550℃焙烧5h,得到具有球形形貌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
本发明以碳量子点为模板,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乙二醇水溶液为溶剂、磷酸缓存溶液为磷源、无水氯化钙为钙源。在体系溶液中吐温80作为表面活性剂包裹在碳量子点上,磷酸根离子吸附在吐温80表面,钙离子在化学键的作用下和磷酸根离子结合,逐渐沉积,最终包裹住碳量子点,形成球形形貌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在水浴80℃条件下合成了具有高度单分散性,形貌均匀的球形形貌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由于本发明操作简单,选材新颖、环保且经济在一定程度安上节约了时间与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21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