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折叠式金属纳米线电容触屏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27738.9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4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泽芳;程俊飞;季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银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C09D11/5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吴旭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金属 纳米 电容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式金属纳米线电容触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柔性基底,制备电极层,包括:菱形导电电极的制备、线形引出导电电极的制备,电极外设连接,封装,贴覆保护层;本发明以抗反复、高度弯折的金属纳米线薄膜为主要功能层,全部组件柔韧性好,器件结构稳定,在保持触控灵敏性的同时,可以自适应贴合于目标仪器,大大拓宽了触控的应用范围。本发明器件构型灵活多变,导电层电极花样不拘泥于一种,可根据不同应用需求选择器件构型,将适应对性能有特别偏好如高透明性、卓越弯折性、超薄性的器件指标要求。本发明器件制作方便,利于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容触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金属纳米线电容触屏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智能终端产品的日益发展,外挂式触摸屏、特别是以纳米银、金属网格为代表的柔性触控产品,因其极具竞争性的性能、价格及产能,已获得了越来越多行业人士的关注,作为全球触控应用、材料、设备发展的行业风向标。传统的触控元件特别是基于导电玻璃的触控硬件根本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而制备于柔性基底上的传统导电薄膜如氧化铟锡薄膜,也达不到反复、大曲率弯折的苛刻要求。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从材料选择到器件构型设计的全新构思。从材料层面讲,金属纳米线薄膜相对金属氧化物薄膜和由金属纳米颗粒组成的金属网格在柔韧性方面、相对碳材料薄膜和有机导电薄膜在导电性方面优势显著;从器件构型层面讲,全柔性触控硬件需要所有组成单元具有可弯折性,同时要足够薄。
目前关于折叠式金属纳米线电容触屏既无报道,也无专利保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式金属纳米线电容触屏的制备方法,该电容触屏可弯曲,其中所有样式电极采用金属纳米线薄膜,可实现曲面、折叠应用场景下的触控功能,解决在柔性应用、运动感知下触控失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折叠式金属纳米线电容触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选择柔性基底,
步骤B、电极层的制备,包括:
步骤B1、菱形导电电极的制备:
在柔性基底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制备由导电墨水喷涂或喷墨打印而成的菱形网格透明导电电极层,其中:上、下表面的菱形网格透明导电电极层包括呈阵列式n行m列排布的若干个菱形电极,其中:柔性基底上表面的导电电极层中,同一行相邻的菱形电极之间由导电墨水形成的线相连接,柔性基底下表面的导电电极层中,同一列相邻的菱形电极之间由导电墨水形成的线相连接,上下两层导电电极层中位置相对应的导电墨水形成的线相互垂直;一层导电电极层为驱动电极,另一层导电电极层为感应电极,菱形电极所形成的透明导电薄膜层的方块电阻为50-200欧姆;导电墨水的厚度来调节方块电阻,也可以说是由喷涂或喷墨打印导电墨水的量来调控方块电阻为50-200欧姆,具体地讲,所需50-200欧姆的方块电阻对应每平方分米所用导电墨水量为2-10ml。
步骤B2、线形引出导电电极的制备:
上下两层导电电极层中,相连的一行或一列菱形电极均从该行或该列最端部的菱形电极的一端通过导电墨水形成的线形引出导电电极引向柔性基底的同一个侧边边缘,上下两层导电电极层的线形引出导电电极不重合,位于同一导电电极层的每一根线形引出导电电极相互靠近,但留有绝缘空隙;
步骤C、电极外设连接:柔性基底上下两面的线形引出导电电极通过柔性电路板外接驱动芯片;所述柔性电路板中间的裂缝将其分为两边,其中一边连接柔性基底上表面的线形引出导电电极,另一边连接柔性基底下表面的线形引出导电电极;每一根线形引出导电电极都在柔性电路板上对应连接一个引脚;
步骤D、封装:用胶贴合柔性基底四周,遮挡住线形引出导电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银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银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77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