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化的谷氨酸发酵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26643.5 | 申请日: | 2019-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8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伏广好;刘超;许传娟;郄子玥;高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P13/14 | 分类号: | C12P13/14;C12R1/1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1007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化 谷氨酸 发酵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氨基酸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优化的谷氨酸发酵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在发酵过程中添加黄腐酸和碳酸镁。本发明通过在发酵过程中添加黄腐酸和碳酸镁,提高了发酵效率,降低了副产物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氨基酸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化的谷氨酸发酵工艺。
背景技术
氨基酸在食品工业、医药、农业、畜牧业、以及人类健康、保健、化妆品行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国际氨基酸科学协会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氨基酸市场。中国是氨基酸生产和消费大国,无论是在工业总产量还是在年产值方面,都居于世界前列,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氨基酸产业发展至今规模以上生产厂家已达近百家,年产值近500亿元,谷氨酸及其盐产量达240万吨,赖氨酸年产量达85万吨,其产能均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已成为氨基酸产品的“世界工厂”。
生物发酵行业作为传统工业生产行业,同样存在着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的问题,随着国家对生物发酵产业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氨基酸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氨酸发酵企业绝大部分采用了高性能的温敏菌种发酵的工艺技术,使谷氨酸产酸率和转化率、糖酸转化明显提高,明显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粮耗、能耗和水耗,减少了COD的产生,很好的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
虽然我国发酵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其他行业或国外氨基酸行业相比,我国氨基酸行业存在创新产品少、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生产技术指标落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
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发布和实施及氨基酸行业工业升级转型需要,探索并开发出“高品质、高效率、高收益,低能耗、低消耗、低排废”的氨基酸生产及加工工艺和装备、既能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又能达到节能减排、绿色清洁生产的新工艺技术路线和低碳循环生产模式,使行业能够健康快速实现产业化升级转型、使企业能够实现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兼具,是氨基酸发酵行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国家对高科技生物领域投资的不断加大,生物发酵行业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生物发酵产业有较大进步,产品种类也得到扩展。目前国内几大氨基酸品种中,谷氨酸产量已高居世界首位,生产企业向大型化、集约化发展,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第二大产量的赖氨酸,主要用于饲料工业,随着国内饲料行业的迅速发展,其产量逐年提高并逐步缩小与国外的差距。作为全球最第一大生物多糖产品的黄原胶,我国产能已达到13万吨,逐步掌握了国际市场话语权,但高端市场仍主要为国外巨头把控。
近年来,除了作为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及药用材料、石油石化行业外,生物发酵产品的工业新用途也在不断的开发之中,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的生物发酵产业发展虽然很快,但还尚未完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仍处于发展时期。其中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药用氨基酸、多糖及其衍生物的需求还十分巨大,所以我国生物发酵行业有着十分巨大的发展潜力。谷氨酸生产工艺已经发展相对成熟,主要技术指标为谷氨酸浓度 10%-12%,糖酸转化率 55%-60%。但是,与国外先进发酵工艺相比较,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有效地提高转化率,将可以节省原料成本、提升谷氨酸发酵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优化的谷氨酸发酵工艺,旨在提高谷氨酸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优化的谷氨酸发酵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在发酵过程中添加黄腐酸和碳酸镁。
进一步地,
所述黄腐酸的添加量为1-20mg/L,所述碳酸镁的添加量为1-4g/L。
进一步地,
所述黄腐酸的添加量为5-10mg/L,所述碳酸镁的添加量为2-4g/L。
进一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66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