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锈钢高效清洗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19632.4 | 申请日: | 2019-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9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耀;吴迪青;贾鸿雷;梁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F7/00 | 分类号: | C25F7/00;C25F1/06;C23G3/02;C23G5/00;B08B3/12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朱宏伟;唐万荣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不锈钢 超声漂洗槽 超声酸洗 电解槽 酸洗槽 中性盐 混酸 强酸 高效清洗装置 超声波振子 超声波发生器 热风干燥系统 超声振子 化学试剂 连续酸洗 喷淋漂洗 清洗效率 依次连接 高表面 冷轧态 热轧态 可用 支架 体内 消耗 悬挂 辐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锈钢高效清洗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中性盐超声电解槽、强酸超声酸洗槽、超声混酸酸洗槽、喷淋漂洗槽、超声漂洗槽和辐射热风干燥系统,所述中性盐超声电解槽、强酸超声酸洗槽、超声混酸酸洗槽和超声漂洗槽内都设有超声波振子,所述超声振子通过支架悬挂在中性盐超声电解槽、强酸超声酸洗槽、超声混酸酸洗槽和超声漂洗槽的槽体内,所述超声波振子与超声波发生器连接本发明可用于热轧态和冷轧态不锈钢的连续酸洗,降低化学试剂的消耗,提高清洗效率,获得高表面质量的不锈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钢表面清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锈钢高效清洗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不锈钢表面质量是影响产品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带钢在热轧和冷轧过程中会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金属氧化物薄膜,该氧化膜会严重降低带钢表面质量且加剧轧辊的磨损。
针对上述表面鳞皮对带钢后续加工的影响,国内外生产企业普遍采用化学或电化学除鳞,该方法清洗效果好。不锈钢酸洗除去氧化铁皮普遍采用两段法,同时热轧板和冷轧板清洗工艺不一样。现有技术中的酸洗条件较为恶劣,且酸洗耗时很长,因此,亟待开发高效酸洗设备及工艺,减缓高温高浓度化学试剂对环境的污染、加快清洗速度以及获得高表面质量的带钢。目前,常规酸洗机组及工艺的酸洗效率还有待通过辅助其他工艺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高效清洗装置及方法,可用于热轧态和冷轧态不锈钢的连续酸洗,降低化学试剂的消耗,提高清洗效率,获得高表面质量的不锈钢。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不锈钢高效清洗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中性盐超声电解槽、强酸超声酸洗槽、超声混酸酸洗槽、喷淋漂洗槽、超声漂洗槽和辐射热风干燥系统,所述中性盐超声电解槽、强酸超声酸洗槽、超声混酸酸洗槽和超声漂洗槽内都设有超声波振子,所述超声振子通过支架悬挂在中性盐超声电解槽、强酸超声酸洗槽、超声混酸酸洗槽和超声漂洗槽的槽体内,所述超声波振子与超声波发生器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中性盐超声电解槽、强酸超声酸洗槽、超声混酸酸洗槽和超声漂洗槽的槽体内都设有液位计,所述超声波发生器与所述液位计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超声波振子的材质为不锈钢、钛合金或陶瓷,超声波振子表面涂覆聚四氟乙烯或镀钽。
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架还与螺杆联轴器连接,通过螺杆联轴器调节支架的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轧不锈钢板带钢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强酸超声酸洗槽内进行超声硫酸酸洗,热轧不锈钢板带钢浸入硫酸酸洗液中酸洗,酸洗温度为55~85℃,所述硫酸酸洗液中,H2SO4浓度为120~250g/L;开启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振子距离带钢间距调节为20-150mm;
S2、在超声混酸酸洗槽内进行超声混酸酸洗,带钢经过刷洗挤干后浸入混酸酸洗液中酸洗,酸洗温度为30~65℃,所述混酸酸洗液中,HNO3浓度为100~150g/L、HF浓度为15-40g/L;开启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振子距离带钢间距调节为20-150mm;
S3、在喷淋漂洗槽内进行喷淋漂洗,在超声漂洗槽内进行超声漂洗,漂洗温度40-65℃,超声漂洗槽内超声波振子距离带钢间距调节为20-150mm;
S4、漂洗后清洁的带钢经辐射热风干燥系统吹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轧铁素体不锈钢板带钢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96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