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客车用智能行人避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6139.7 | 申请日: | 2019-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4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程勇;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方堰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9 上海市宝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毫米波雷达 新能源客车 毫米波系统 避让 智能 高速数据传输 摄像头 激光雷达 刹车系统 扇形区域 数据传输 自动驾驶 控制器 交通灯 上表面 障碍物 前部 人行道 行驶 监测 | ||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客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能源客车用智能行人避让系统,包括车体,车体的正面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毫米波系统,毫米波系统包括毫米波雷达,两个毫米波雷达分别固定安装于车体前端的两侧表面,车体的前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摄像头,车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激光雷达,车体所行驶的人行道旁固定安装有交通灯。该新能源客车用智能行人避让系统,通过设置毫米波系统包括毫米波雷达,两个所述毫米波雷达分别固定安装于车体前端的两侧表面,达到了对毫米波雷达进行高速数据传输的效果,当毫米波雷达监测到其前部扇形区域内有行人或障碍物时,能够快速地将数据传输至自动驾驶控制器内,以便于及时控制车体内刹车系统动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客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客车用智能行人避让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目前新能源客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行人或障碍物时,一直都是依靠驾驶员的快速反应来达到刹车避让行人或障碍物,而依靠驾驶员反应速度来避让行人,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客车的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的新能源客车单独依靠人为控制客车避让行人或障碍物容易影响乘客安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能源客车用智能行人避让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客车用智能行人避让系统,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正面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毫米波系统,所述毫米波系统包括毫米波雷达,两个所述毫米波雷达分别固定安装于车体前端的两侧表面,所述车体的前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摄像头。
所述车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激光雷达,所述车体所行驶的人行道旁固定安装有交通灯。
所述车体包括自动驾驶系统控制器和差分计算系统,所述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均与自动驾驶系统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毫米波系统包括费叶思公式
其中,Pr是无阻挡自由空间的接收功率;
Pt是发射功率;
Gt是发射天线增益;
Gr是接收天线增益;
R是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f是频率;
C是光速;
其中,当Gt=1,Gr=1时,接收信号功率与载频的平方成反比。
优选地,所述天线增益(Gt或Gr)大于1的天线或天线陈列被用于发射机和接收机,再给定天线孔径的条件下,天线增益与载频的平方成正比,即高频段的发射和接收天线,能够通过相对较窄的方向性波束,以更集中的能量进行发射和接收,在微波暗室中分别测量了使用3GHz和30GHz频段的天线传播消耗。
优选地,所述3GHz和30GHz频段的天线在具有相同物理尺寸阵列天线时,当30GHz的陈列天线同时应用于发射端和接收端,其接收功率将比3GHz片状天线高20dB。
优选地,两个所述陈列天线频段分别为28GHz和38GHz,传输距离为200-300m时,其路损因子区间在非视距与视距条件下分别为3.2-4.58和1.68-2.3。
优选地,所述自动驾驶系统控制器与车体电性连接,所述车体与差分计算系统电性连接,所述差分计算系统与自动驾驶系统控制器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方堰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方堰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61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迹匹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远程控制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