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辐射干扰的红外隐身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13419.2 | 申请日: | 2019-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6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东;张彦军;张斌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B32B3/24;B32B15/04;B32B3/08;B32B15/14;B32B17/02;F41H3/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萃智邦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1 | 代理人: | 竺栋 |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射 干扰 红外 隐身 结构 | ||
1.一种同辐射干扰的红外隐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薄膜层(1),所述基底薄膜层(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金属层(3),所述第一金属层(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金属层(4),所述第二金属层(4)的上方设置有绝热层(5),所述绝热层(5)的上方设置有电控辐射源(7),所述电控辐射源(7)与外接的电源控制模块(8)电连接;所述绝热层(5)上设置有多个空气孔洞(9);所述基底薄膜层(1)与所述第一金属层(3)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石墨烯导热层(2);所述绝热层(5)与所述电控辐射源(7)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石墨烯导热层(6);所述电控辐射源(7)为红外LED灯;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层(6)位于所述空气孔洞(9)处设置有通孔;所述基底薄膜层(1)为二氧化硅制成;所述第一金属层(3)与所述第二金属层(4)由不同热吸收的金属材料制成,在两者之间出现温度差,产生温度差发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辐射干扰的红外隐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层(5)为玻璃纤维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辐射干扰的红外隐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孔洞(9)为正方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同辐射干扰的红外隐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孔洞(9)的大小为300nm×3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341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