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供冷却剂流通的冷却套和电动原动机或者作功机械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0596.5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4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F.科尔泽;S.戈杰斯;M.洛姆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 |
代理公司: | 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彭程<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缝隙 冷却剂 导流元件 环形腔 穿孔 冷却套 内壳 电动原动机 冷却剂流 平行布置 作功机械 流通 溢流 开口 延伸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动原动机或者作功机械的可供冷却剂流通的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具有内壳(2)和外壳,所述内壳和外壳在彼此之间围成可供冷却剂流通的环形缝隙。在环形缝隙中布置有多个平行布置的导流元件(5),所述导流元件在内壳(2)和外壳的周向上在环形缝隙中延伸并且将环形缝隙划分为多个环形腔(6a、6b)。每个导流元件(5)具有穿孔(7),冷却剂流(KS)通过所述穿孔从第一环形腔(6a)进入第二环形腔(6b),从而穿孔(7)形成用于冷却剂的溢流开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原动机或者作功机械的可供冷却剂流通的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具有用于冷却剂的入口和出口并且具有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和外壳在彼此之间围成可供冷却剂流通的环形缝隙,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环形缝隙中的导流元件,所述导流元件在内壳和/或外壳的周向区段上在环形缝隙中延伸并且将环形缝隙划分为至少两个环形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配有这种冷却套的作为机动车的驱动机的电动原动机或者作功机械。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这种电机的功率并且对这种电机进行主动冷却,尤其使用液体可流通的冷却套。迄今已知的用于电机的冷却解决方案基于使液态冷却剂沿径向或者轴向流过冷却套或者冷却管路。在此,冷却套从电机中抽取废热,从而可以确保在较高功率水平上的无故障的运行。
作为冷却剂通常使用由水和乙二醇或者油组成的混合物或者其它适当的冷却液。冷却通道例如平行于壳体的纵轴线延伸,所述纵轴线又平行于由电驱动器驱动的轴。冷却套构造为由内壳和外壳组成的双层壁式,因此冷却剂可以流过环形缝隙。冷却剂从一个冷却剂通道向另一个相邻的冷却剂通道的转向可以在电机或者电机壳体的端侧在与壳体相连的单独的壳体构件中进行。也已知的是,在环形缝隙中设置多个冷却通道,该多个冷却通道保证冷却剂按规定的流动,以便由此优化热量排出。
由DE 10 2012 221 886 A1已知一种壳体,其包围用于电机的定子和/或转子。壳体中的环形的冷却腔定义了围绕定子或者转子的环绕的流体路径。分隔件或者肋定位成,使得它们阻碍在环形的冷却腔的第一轴向侧和第二轴向侧上交替的流动。
在DE 10 2012 223 372 A1中,电机的环形的冷却剂通道在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的区域中具有至少部分地在冷却剂通道的轴向长度上延伸的分隔片。
由DE 10 2013 213 433 A1已知一种用于安装在定子的外周上的冷却套,其中,在冷却套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留有可填充液态冷却介质的空腔,其中,轴向延伸的屏障元件用于在空间上分隔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
WO 2015/176703A1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电机的外侧上的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具有多个沿周向延伸的冷却肋片,在所述冷却肋片之间形成冷却剂通道,冷却剂流过冷却剂通道并且由此可以大面积地绕流冷却肋片。流体密封地划分冷却空间的、形式为冷却套上的分隔片的屏障元件将入口区域与出口区域沿周向基本上流体密封地彼此分隔开,因此通过进入开口输入的冷却介质强制地绕流冷却套的整个周向。
在DE 10 2012 002 024 B3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原动机的冷却套,其中,在内部的导热的覆盖壳与外部的覆盖壳之间三明治状地布置有冷却壳。所述冷却壳包括蛇曲形的冷却通道,其具有错移地布置的梳状片,因此输入的冷却剂不只在进入开口与流出开口之间一次性地导引通过整个周向,而是通过梳状片沿分别相反的平行于原动机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转向。
由DE 199 50 660 A1已知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其中,借助以较小的距离围绕发动机壳体设置的罩管实现了通过弹性的密封器件侧向密封的冷却套空间。在所述冷却套空间中,借助多个导流元件在螺旋形的冷却通道中实现了按规定的流体导引,所述导流元件在冷却套管与罩管之间延伸。导流元件可以形成为罩管的内壁上的结构或者在冷却套管的外壁上形成为该构件的组成部分或者由和这两个管均不固定连接的单独的结构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05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冷却油泵电机及其实现方法
- 下一篇:节能电机水冷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