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烧结发泡陶瓷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3721.X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3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涛;邓波;杨景琪;江峰;黄辛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佛山金意绿能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02 | 分类号: | C04B38/02;C04B33/16;C04B33/132;C04B33/13;C04B33/0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恒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88 | 代理人: | 史亮亮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烧结 发泡 陶瓷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陶瓷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低温烧结发泡陶瓷的生产工艺。此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使用陶瓷熟料、抛光渣、废玻璃和高铝粘土作为主料,碳化硅作为发泡剂,将主料和发泡剂混合均匀;步骤2:将步骤1混合好的原料成型后进行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1050℃—1100℃,冷却后获得发泡陶瓷毛坯;步骤3:对步骤2获得的毛坯进行切割抛磨处理制成需要的形状;步骤1中,主料按总质量100份数计算配比如下:陶瓷熟料:0—85份;抛光渣:0—85份;废玻璃:10—40份;高铝粘土:5‑15份;步骤1中,发泡剂碳化硅按质量份数计算的用量为0.2—3份。和现有技术相比,此工艺可以充分利用废料,低温烧结能耗低,有利于发泡陶瓷产品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低温烧结发泡陶瓷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发泡陶瓷是指具有封闭孔洞的轻质陶瓷材料。发泡陶瓷具有轻质、隔热、隔音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发泡陶瓷对原料品位要求低,可以大量应用污泥、矿渣等无机废料,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目前,工业化生产发泡陶瓷使用的是烧结发泡工艺,即在原料中加入高温烧结过程中可释放气体的发泡剂,在高温烧结时产生的熔融液相将发泡剂产生的气体包裹,冷却后在坯体内形成封闭气孔。碳化硅发泡特性稳定且发泡温度与建筑陶瓷的烧成温度吻合(1100℃-1200℃),是首选的发泡剂。但发泡陶瓷与常规的墙地砖不同。首先,难以快速升温;其次,烧结温度较固定,约为1150℃-1200℃,过高的能耗使发泡陶瓷生产偏高,这也制约了发泡陶瓷的推广应用。
针对以上问题,有人提出使用具有更低发泡温度的发泡剂,例如萤石,但氟对耐火材料腐蚀严重,对窑炉和窑具破坏严重,因此,目前除了碳化硅外并无特别合适稳定的发泡剂材料。也有人提出降低坯体烧成温度,使液相更早出现,但过早出现的熔融液相会容易出现贯通气孔,影响制品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低温烧结发泡陶瓷的生产工艺。本工艺使用碳化硅或含有碳化硅的材料作为发泡剂,玻璃作为熔剂,其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获得熔融液相,陶瓷熟料和抛光渣作为主要原料,高铝粘土作为辅料;经1050℃-1100℃烧结而成。
陶瓷熟料是指废陶瓷砖经破碎后制成的颗粒料,抛光渣是指陶瓷砖抛光线抛磨的废水经压榨后获取的污泥,其主要是陶瓷砖和磨头磨削而下的碎屑。
玻璃通常选用废玻璃,将其破碎后加入原料中作为熔剂。日用玻璃经破碎后获取的玻璃粉初始软化温度为400℃左右,因此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产生熔融液相,若原料使用常规陶瓷砖原料作为主要原料则在预热时排出的气体会封闭在熔融液相中,随着温度升高,气泡会逐渐长大并与发泡剂气体产生的气泡融合,在坯体内形成贯通的气孔,影响制品强度。
一种低温烧结发泡陶瓷的生产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使用陶瓷熟料、抛光渣、废玻璃和高铝粘土作为主料,碳化硅作为发泡剂,将主料和发泡剂混合均匀;
步骤2:将步骤1混合好的原料成型后进行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为1050℃—1100℃,冷却后获得发泡陶瓷毛坯;
步骤3:对步骤2获得的毛坯进行切割抛磨处理制成需要的形状;
步骤1中,主料按总质量100份数计算配比如下:
陶瓷熟料:0—85份;
抛光渣:0—85份;
废玻璃:10—40份;
高铝粘土:5-15份;
步骤1中,发泡剂碳化硅按质量份数计算的用量为0.2—3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佛山金意绿能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佛山金意绿能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37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