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03647.1 | 申请日: | 2019-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3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 发明(设计)人: | 彭才望;唐琦军;魏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3/01;F01N5/02;F01N5/04;F01D15/10;F28D1/047;H02J7/32 |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厉田 |
| 地址: | 410128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排气管 发电组 消声器 发动机尾气 三元催化器 处理装置 依次设置 排气 尾气处理装置 发动机气缸 燃油经济性 车轴 净化 蓄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包括连接发动机气缸的尾气排气管,尾气排气管内沿排气方向依次设置有消声器和三元催化器,尾气排气管内沿排气方向依次设置有发电组和净化组,发电组和净化组位于消声器和三元催化器之间,尾气排气管上装设有与发电组连接有蓄能组。该尾气处理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提高车轴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汽车尾气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车尾气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一方面,发动机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大部分直接排放至大气中;另一方面,发动机燃烧的热量也存在很大部分通过汽车尾气带走。因此,设计一种发动机废气处理装置,充分回收利用尾气的废热能量,有助于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提高车轴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包括连接发动机气缸的尾气排气管,所述尾气排气管内沿排气方向依次设置有消声器和三元催化器,所述尾气排气管内沿排气方向依次设置有发电组和净化组,所述发电组和净化组位于消声器和三元催化器之间,所述尾气排气管上装设有与发电组连接有蓄能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发电组包括至少一个类蚊香结构的盘形冷却管,所述盘形冷却管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发动机的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连通,相邻卷绕的盘形冷却管之间形成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内间隔设有温差发电片,所述温差发电片一侧与盘形冷却管固定、另一侧空气通道内的热废气接触,温差发电片与蓄能组电联接。
所述发电组还包括发电机、旋转叶片和辐条式支架,所述发电机通过辐条式支架固定在尾气排气管内,所述旋转叶片与发电机的转轴连接,发电机位于盘形冷却管和三元催化器之间、且旋转叶片朝向盘形冷却管,所述发电机与蓄能组电联接。
所述蓄能组包括整流器、蓄电电池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安装在尾气排气管上,所述整流器和蓄电电池安装在固定架上、且整流器和蓄电电池相互电联接,所述整流器与温差发电片以及发电机电联接。
所述净化组包括绝缘支架、支撑轴和螺旋翅片,所述绝缘支架固定在尾气排气管内并位于发电组和三元催化器之间,所述支撑轴固定在绝缘支架上并朝向发电组,所述螺旋翅片固定在支撑轴上,所述螺旋翅片周沿均布有多个铜针。
所述螺旋翅片上开设有通气孔。
所述螺旋翅片的螺距沿排气方向由大变小。
还包括与尾气排气管连通的排气支管,所述排气支管的一端口位于消声器和发电组之间,排气支管的另一端口位于发电组和螺旋翅片之间,所述排气支管上设置有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进气口一端连接空气过滤器、另一端连接发动机气缸的进气管,所述涡轮增压器的排气口与排气支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包括连接发动机气缸的尾气排气管,尾气排气管内沿排气方向依次设置有消声器和三元催化器,尾气排气管内沿排气方向依次设置有发电组和净化组,发电组和净化组位于消声器和三元催化器之间,尾气排气管上装设有与发电组连接有蓄能组。当热废气从尾气排气管排出时,先经过发电组进行热交换并同时利用热能实现发电,由蓄能组实现电能的蓄能效应,而后尾气通过净化组的净化处理后排出。较传统的尾气直接排出而言,本发明能充分回收利用尾气的废热能量,有助于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36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