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9823.9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0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许超;谈玉琴;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金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02 | 分类号: | H01F27/02;H01F2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本体 散热口 牵引变压器 冷却装置 动车组 立杆 塞板 位移板 焊接 影响变压器 顶端延伸 滑动安装 冷却处理 使用寿命 卡装 推板 变压器 体内 | ||
本发明属于冷却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冷却装置,针对现有的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在长时间工作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不便于散失,影响变压器的使用寿命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变压器本体,所述变压器本体内滑动安装有位移板,所述位移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塞板,所述变压器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散热口,所述塞板与第一散热口相卡装,所述塞板的顶部焊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端延伸至变压器本体的上方,两个立杆之间焊接有同一个位于变压器本体上方的推板。本发明实用性好,能够同时打开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对变压器本体进行冷却处理,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道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高精密设备投入到铁道运营中,动车组发展及推广使用是列车运输事业的一个重大的飞跃,也是铁路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现有的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在长时间工作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不便于散失,影响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在长时间工作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不便于散失,影响变压器的使用寿命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冷却装置,包括变压器本体,所述变压器本体内滑动安装有位移板,所述位移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塞板,所述变压器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散热口,所述塞板与第一散热口相卡装,所述塞板的顶部焊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端延伸至变压器本体的上方,两个立杆之间焊接有同一个位于变压器本体上方的推板,所述位移板的顶部与变压器本体的顶部内壁之间焊接有多个弹簧,所述位移板的底部中央位置焊接有立板,所述变压器本体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转槽,两个转槽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立板靠近转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转轴的外侧焊接有两个转板,两个转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密封板,所述变压器本体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口,所述转轴的外侧焊接有两组散热风叶。
优选的,两个塞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挡板,挡板的顶部与变压器本体的顶部内壁相接触,对塞板进行限位处理。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覆盖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的多个第二散热口,保证密封板与第二散热口接触位置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五个,且五个弹簧等间距间隔设置,能够使得位移板回复原位。
优选的,位于同一组的散热风叶的数量为四个,且区位于同一组的四个散热风叶呈环形排布,能够提高变压器本体内空气的流速。
优选的,所述转轴位于转槽内部的外侧安装有滑块,转槽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滑轨,且滑块与环形滑轨滑动接触,方便转轴的转动。
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冷却装置,使用中,当需要对变压器本体进行冷却处理时,推动推板,推板带动立杆进行移动,立杆带动塞板进行移动,使得塞板与第一散热口相分离;
塞板带动位移板进行移动,位移板对弹簧进行拉伸,弹簧的存在能够使得位移板回复原位,位移板带动立板进行移动,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转轴带动转板进行转动,转板带动密封板进行转动,使得密封板与第二散热口相分离,便于对变压器本体进行冷却处理,转轴同时带动散热风叶进行转动,散热风叶的存在能够提高变压器本体内空气的流速,提高变压器本体冷却的效率。
本发明实用性好,能够同时打来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对变压器本体进行冷却处理,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金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金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98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