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96500.4 | 申请日: | 2019-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5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 发明(设计)人: | 毛晨梅;王梅;杜娆;桂环;杨梦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 | 分类号: | A61K36/896;A61P3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灿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6 | 代理人: | 赵丽 |
| 地址: | 215025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白血病 鳞茎 制备 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 茱萸 虎眼万年青 毒副作用 治疗效果 飞扬草 鹿蹄草 山芝麻 水飞蓟 鸦胆子 重量份 远志 长梗 粗榧 大枣 减毒 配伍 增效 乳汁 人参 叶子 果实 地下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人参10~30份,远志10~20份,水飞蓟10~20份,玉簪地下部分2~5份,白花虎眼万年青鳞茎5~10份,夏风信子鳞茎5~10份,三叶蜜茱萸叶子5~10份,鸦胆子5~10份,扭蒴山芝麻果实5~10份,鹿蹄草5~10份,长梗粗榧5~10份,飞扬草乳汁0.5~2份,大枣5~10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各组分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并且相互配伍后具有减毒增效的效果,进一步保证了本发明的药物的安全性,同时本发明的药物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天然药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源于白血病细胞恶性生长和分化,导致骨髓中未成熟的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使正常的造血功能受损,骨髓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虽然白血病的治疗获得了重大进展,但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仍然是所有AML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白血病因耐药性和临床复发的问题,而不能被彻底治愈。中医药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十年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以及中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中药在治疗白血病方面展现出了明显的疗效,特别是现代实验技术手段在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使中药在白血病治疗方面获得较好的效果。
但是,现有的治疗白血病的中药包括复方或者单体,复方或单体均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同时单体存在纯化步骤复杂,成本高等问题。比如说,大戟科的巴豆水提取液有显著的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作用,增强了治疗白血病的效果,但有一定毒性。三尖杉酯碱可诱导HL-60细胞向单核巨嗜细胞分化,并可向中性粒细胞分化,但是三尖杉酯碱存在原料来源少,提取纯化工艺复杂,得率低,成本高,还有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心脏毒性:心动过速、胸闷、心悸,偶有心律失常,甚至心衰;发热、头晕、乏力、注射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
故亟需一种安全性好、治疗效果显著的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并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该制法普适性强,可操作性强,可批量制备该治疗白血病的药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人参10~30份,远志10~20份,水飞蓟10~20份,玉簪地下部分2~5份,白花虎眼万年青鳞茎5~10份,夏风信子鳞茎5~10份,三叶蜜茱萸叶子5~10份,鸦胆子5~10份,扭蒴山芝麻果实5~10份,鹿蹄草5~10份,长梗粗榧5~10份,飞扬草乳汁0.5~2份,大枣5~10份。
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上述重量份的干燥至恒重的人参、远志、白花虎眼万年青鳞茎、夏风信子鳞茎、鸦胆子、扭蒴山芝麻果实和大枣,粉碎后,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5~6倍量的水浸润至少8h,然后再加入4~5倍量的水进行一次热回流提取,提取完毕后,放出提取液,再加入6~10倍量的水进行二次热回流提取,每次提取时间为2~4h,合并提取液,浓缩后过滤得水提取浓缩液;
步骤二,取上述重量份的干燥至恒重的水飞蓟、玉簪地下部分、三叶蜜茱萸叶子、鹿蹄草和长梗粗榧,粉碎后,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10~20倍量的70~85%的乙醇热回流提取,提取时间为1.5~5h,提取次数为至少3次,提取完毕后,合并醇提液,于50~70℃减压浓缩后得醇提取浓缩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65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