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体检测的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4977.9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1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万纯;雷鸣;周成;赵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40 | 分类号: | G06V40/40;G06V40/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王广涛 |
地址: | 43002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体 检测 方法 装置 计算 设备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活体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活体检测的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脸部视频;识别所述脸部视频中人脸是否为实体人脸;若不为所述实体人脸,则确定所述用户不为活体;若为所述实体人脸,识别所述脸部视频是否包含有所述用户的微表情;若包含有,则确定所述用户为活体。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既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又保证检测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活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体检测的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认证系统使用人脸识别作为身份认证的手段,例如:电商开店的实名认证、电子支付的刷脸支付等等。而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不法分子对人脸识别系统攻击方式也越来越多,例如:照片攻击、播放视频攻击和3D面具攻击等等。而为了应对不法分子的人脸攻击,人脸识别系统一般会先对用户进行活体检测,当活体检测通过之后,再执行人脸识别。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目前,大多数人脸识别系统都是采用单一检测方式进行活体检测,例如:基于运动的活体分析算法、基于纹理的活体分析算法,单一检测方式不是检测复杂,用户等待时间过长,影响用户体验,就是检测精度不高,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体检测的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克服了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活体检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脸部视频;识别所述脸部视频中人脸是否为实体人脸;若不为所述实体人脸,则确定所述用户不为活体;若为所述实体人脸,识别所述脸部视频是否包含有所述用户的微表情;若包含有,则确定所述用户为活体。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识别所述脸部视频中人脸是否为实体人脸,进一步包括:从所述脸部视频提取一帧图像;识别所述一帧图像中一脸部器官,并且定位所述一脸部器官的边界;获取所述边界中相邻的像素组;判断所述像素组的像素值的差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确定所述脸部视频中人脸为实体人脸;若否,则确定所述脸部视频中人脸不为实体人脸。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识别所述脸部视频是否包含有所述用户的微表情,进一步包括:获取所述脸部视频中各帧图像的眼部的参数;根据所述各帧图像的眼部的参数,判断所述眼部是否存在变化;若存在,则确定所述脸部视频包含有所述用户的微表情;若不存在,则确定所述脸部视频没包含有所述用户的微表情。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眼部的参数包括眼部的张合度,所述根据所述各帧图像的眼部的参数,判断所述眼部是否存在变化,进一步包括:判断所述各帧图像中眼部的张合度是否均相同;若否,则确定所述眼部存在变化;若是,则确定所述眼部不存在变化。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眼部的参数包括眼珠的位置,所述根据所述各帧图像的眼部的参数,判断所述眼部是否存在变化,进一步包括:判断所述各帧图像中眼部的位置是否均相同;若是,则确定所述眼部没有存在变化;若否,则确定所述眼部存在变化。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识别所述脸部视频是否包含有所述用户的微表情,进一步包括:获取同一所述脸部器官前后存在变化的两帧图像;分别获取所述两帧图像中所述脸部器官周边预设区域的第一光流场和第二光流场;计算所述第一光流场和第二光流场的相似度;判断所述相似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确定所述脸部视频没有包含有所述用户的微表情;若否,则确定所述脸部视频没有包含有所述用户的微表情。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计算所述第一光流场和第二光流场的相似度,进一步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光流场和第二光流场中特征参数相同的像素点的数量;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相同的像素点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一光流场和所述第二光流场中像素点的数量,计算所述第一光流场和第二光流场的相似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49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