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冻干米粉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7561.4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0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松翰 |
主分类号: | A23L7/104 | 分类号: | A23L7/104;A23L5/10;A23L3/44;A23L7/1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7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冻干 米粉 米粉生产 玉米淀粉 发酵水 食用 真空冷冻干燥机 大米 包装容器 传统工艺 发酵米粉 冷藏条件 发酵液 保质期 挤丝 磨浆 前把 淘洗 制作 装入 发酵 浸泡 开水 保存 保留 收益 应用 销售 | ||
一种冻干米粉生产方法,采用大米和玉米淀粉、发酵液作为冻干米粉的制作原料,大米和玉米淀粉的比例为8:2,共采用十个步骤制得,十个步骤分别是淘洗、浸泡、磨浆、搅拌、发酵、煮团、挤丝、蒸粉、切粉、冻干。冻干工序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机进行,冻干前把米粉装入包装容器内进行冻干,方便产品的销售。本发明结合传统工艺制作出发酵水米粉,制得的成品在冷藏条件下可保存半年左右,人们食用时,直接用开水即可泡食,食用更加方便,且最大限度保留了产品的外形、口感和营养,能实现发酵水米粉的有效推广,满足广大食客需要,并能给生产者带来好的收益,并能解决发酵米粉的保质期短的问题。基于以上,所以本发明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生产方法领域,特别是一种冻干米粉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发酵工艺制作的米粉(水米粉)具有良好的口感,深受食客的青睐,特别在我国四川岳池县一带非常有名,是四川岳池的传统特色小吃之一。但是由于水米粉使用发酵米团制作,且不进行烘干工艺,因此导致保质期特别短(在冷藏条件下也只能保存24小时),容易腐败变质,只能现做现吃,无法流通到更大的市场,给发酵工艺制作的水米粉推广带来了制约。如果采用干燥工艺去除水米粉内的水分,食用时,又需要采用较长时间煮食才能达到原有的柔软度和口感,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快节奏生活的需要,且干燥、煮食过程会导致水米粉的营养及口感散失,同样对水米粉的推广造成了制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水米粉因制作工艺所限,无效有效推广的弊端,本发明提供了采用冻干工艺制作,制作后的产品尽可能保持了产品的外形、色泽及口感,食用时,只需要5-10分钟开水泡食即可,由此能达到水米粉的有效推广,满足广大食客需要,并能给生产者带来更好收益的一种冻干米粉生产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冻干米粉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大米和玉米淀粉、发酵液作为冻干米粉的制作原料,大米和玉米淀粉的比例为8:2,共采用十个步骤制得,十个步骤分别是淘洗、浸泡、磨浆、搅拌、发酵、煮团、挤丝、蒸粉、切粉、冻干。
所述淘洗、浸泡工序中,将大米按比例加水淹没浸泡,冬季可采用温水,充分吸水后滤干待用。
所述磨浆工序中,首先将浸泡好的大米加入渣浆分离机,边加水边磨浆,进行第一次浆渣分离;用水将残渣再进行磨浆,进行第二次浆渣分离;用水将残渣再进行磨浆,进行第三次浆渣分离,残渣弃掉,浆汁返回第一次浆渣分离;分离出的浆汁汇集在一起进入下一道工序。
所述搅拌工序中,把大米粉、玉米淀粉放入搅拌容器内,往大米浆原料中按重量加入大米粉总量的8%发酵液,通过搅拌设备将含有发酵液的大米粉原料充分搅拌10分钟后停转,加入一定量的水,水的用量保证大米粉原料含水量控制为34-36%之间,再次开动搅拌机和粉5分钟,然后放置到发酵池中自然熟化、发酵。
所述发酵工序中,将步骤三和好的粉团倒入发酵桶中,送入发酵室发酵,控制温度为25°C左右,发酵时间15-20天左右。
所述煮团工序中,将发酵后大米粉手工揉团,然后将揉好的大米团蒸熟,蒸熟后大米粉团揉成团待用。
所述挤丝、蒸粉、切粉工序中,将步骤六的粉团加入玉米淀粉再次揉团,揉团后二次煮熟,然后用压片、挤丝设备进行加工,将煮熟后粉团加工成丝条状。
所述加工成丝条状需要米粉冷却晾干,并防止互相粘接。
所述冻干工序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机进行,冻干前把米粉装入包装容器内进行冻干,方便产品的销售。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合传统工艺制作出发酵水米粉,制得的成品在冷藏条件下可保存半年左右,人们食用时,直接用开水即可泡食,食用更加方便,且最大限度保留了产品的外形、口感和营养,能实现发酵水米粉的有效推广,满足广大食客需要,并能给生产者带来好的收益,并能解决发酵米粉的保质期短的问题。基于以上,所以本发明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松翰,未经李松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75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