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深海探测器的推进调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4325.7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4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纳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B63H23/30;B63H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6000 河南省周口***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测器 螺旋桨 传动输出轴 深海探测器 调节装置 主架 回转 海洋工程装备 传动连接 活动行程 探测支架 移动方向 转向动作 小设置 推进器 大圈 底端 启闭 水中 探测 消耗 能源 | ||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装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无人深海探测器的推进调节装置,包括探测器主架、传动输出轴、传动机构和螺旋桨,所述探测器主架的内部设有传动输出轴,且传动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螺旋桨的内部传动连接。该无人深海探测器的推进调节装置,通过第一探测支架和传动机构的设置,可以在探测器主架底端的三个方向及底端设置螺旋桨,使得该探测器在水中可以通过螺旋桨的启闭来控制该探测器的移动方向,与现有的探测器相比,在其转向时,不需要利用推进器旋转一个大圈来完成转向动作,其回转半径较小设置不存在回转半径,有效的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增加了该探测器在水下的探测时间及活动行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装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深海探测器的推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深海的探测不仅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知识的渴求,也是对于新能源的不断需求,是目前陆地能源、资源日趋紧张情况下的必然选择,其主要分为载人探测器和无人探测器。
但无论是任何中类型的探测器,在海底探索时,其动力驱动的方向都是依靠尾部的推进器,而推进器是直线式运动结构,只能带动探测器前后方向移动,在其需要转向时,只能依靠转向机构配合推进器旋转一个大圈,来完成转向或掉头动作,整个动作的回转半径较大,行程较远,存在巨大的能源消耗,在携带有限的能源时,严重的影响了探测器在海底的探测时间及活动行程。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深海探测器的推进调节装置,具备转向方便灵活、回转半径较小、能耗较低、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探测器在利用推进器转向时,只能依靠转向机构配合推进器旋转一个大圈,来完成转向或掉头动作,整个动作的回转半径较大,行程较远,存在巨大的能源消耗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深海探测器的推进调节装置,包括探测器主架,所述探测器主架、传动输出轴、传动机构和螺旋桨,所述探测器主架的内部设有传动输出轴,且传动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螺旋桨的内部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探测器主架包括探测器主体、第一探测支架和第二探测支架,所述探测器主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探测支架,且传动机构位于第一探测支架的内部,所述探测器主体的底端传动连接有传动输出轴,且传动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第一探测支架的外部,所述第一探测支架的内腔设有第二探测支架。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锥形齿轮、传动轴Ⅰ、离合机构和传动轴Ⅱ,所述锥形齿轮与传动输出轴之间传动连接,所述锥形齿轮的内部设有传动轴Ⅰ,所述传动轴Ⅰ的一端通过离合机构与传动轴Ⅱ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螺旋桨。
优选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传动外壳、电磁线圈和磁性半卡齿,所述传动外壳的外部与第二探测支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磁线圈,所述传动外壳的内腔设有磁性半卡齿,且磁性半卡齿的内壁分别与传动轴Ⅰ和传动轴Ⅱ的一端卡接。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无人深海探测器的推进调节装置,通过第一探测支架和传动机构的设置,可以在探测器主架底端的三个方向及底端设置螺旋桨,使得该探测器在水中可以通过螺旋桨的启闭来控制该探测器的移动方向,与现有的探测器相比,在其转向时,不需要利用推进器旋转一个大圈来完成转向动作,其回转半径较小设置不存在回转半径,有效的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增加了该探测器在水下的探测时间及活动行程。
2、该无人深海探测器的推进调节装置,通过离合机构的设置,可以利用控制系统来控制四组不同方向螺旋桨的启闭,进而控制该探测器的移动方向,灵活性较高,而且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通过四组螺旋桨的配合,可以实现该探测器的快速停止和转向,有效的提高该探测器在水下活动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纳,未经李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43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