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1919.2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7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赵维生;梁维;许猛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E21F17/18;B25J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3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控制仓 动力室 支撑板 支撑杆 遇险 水陆两栖 驱动室 逃生舱 底盘 矿井 扬声器 智能机器人 摄像头 救援 救援位置 人本发明 智能机器 中控电脑 探测盘 下表面 上端 舱门 履带 逃生 显示屏 急救 救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包括车体,车体下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底盘,底盘下部的两侧安设有履带,车体内部下方的中部设有驱动室,驱动室的上方设有动力室,动力室的前侧设有急救仓,动力室的上方设有控制仓,控制仓内设有中控电脑,控制仓上方所对应的车体的表面安设有支撑杆和支撑板,支撑板位于支撑杆的前侧,支撑板上依次安设有显示屏、扬声器和摄像头,支撑杆的上端安设有探测盘,控制仓的后侧设有逃生舱,逃生舱上方两侧所对应的车体上安设有第二舱门。本发明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遇险人员的定位、快速到达救援位置、及时实现与遇险人员的沟通及对遇险人员进行救助逃生,有利于进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井救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开矿采矿过程中,当井下发生险情时,需要对井下进行及时的救援,但由于井下环境复杂,因此险情发生时矿井内会出现水淹、水灾以及塌方堵塞的情况,此时通过传统救援设备进行救援时,会出现遇险人员无法定位、救援设备通过性差难以到达救援位置、不能够及时实现与遇险人员的沟通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井水陆两栖救援智能机器人,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下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底盘,所述底盘下部的两侧安设有履带,所述车体内部下方的中部设有驱动室,所述驱动室内设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下方的输出端与底盘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驱动室的上方设有动力室,所述动力室设有蓄电池组,所述蓄电池组与驱动马达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动力室的前侧设有急救仓,所述急救仓上方两侧所对应的车体上安设有第一舱门,所述动力室的上方设有控制仓,所述控制仓内设有中控电脑,所述中控电脑与蓄电池组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控制仓上方所对应的车体的表面安设有支撑杆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支撑杆的前侧,所述支撑板上依次安设有显示屏、扬声器和摄像头,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安设有探测盘,所述显示屏、扬声器和摄像头分别与中控电脑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仓的后侧设有逃生舱,所述逃生舱上方两侧所对应的车体上安设有第二舱门。
优选的,所述驱动马达前侧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延伸至车体的外侧并安设有钻挖头。
优选的,所述急救仓及驱动室的前侧共同设有水仓,所述水仓上靠近动力室的一侧安设有高压泵,所述水仓上部所对应的车体的前侧安设有高压喷头,所述高压喷头与高压泵之间通过水管相连接,所述高压泵与蓄电池组之间通过连接有导线,。
优选的,所述探测盘内设置有生命探测器、定位器、信号收发器、音频交互模块,所述生命探测器、定位器、信号收发器、音频交互模块与中控电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逃生舱下方的两侧分别设有辅助仓,所述辅助仓内固定安设有多级电动伸缩杆,所述多级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朝向车体的外侧并安设有支撑轮,所述多级电动伸缩杆与蓄电池组之间连接有导线。
优选的,所述车体外表面两侧的中部固定安设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上端的中部安设有打气泵,所述安装盒内安设有气囊,所述打气泵的出气口与气囊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打气泵蓄电池组之间通过连接有导线,所述底盘后侧的输出端安设有螺旋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理工学院,未经贵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19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