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微通道反应器中进行液-液均相合成N,N-二甲基乙酰胺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80235.0 | 申请日: | 2019-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6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 发明(设计)人: | 钟心燕;池华春;吴斌;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231/02 | 分类号: | C07C231/02;C07C231/24;C07C233/05;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赵中璋 |
| 地址: | 408601***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反应器 进行 均相 合成 甲基 乙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微通道反应器中进行液‑液均相合成N,N‑二甲基乙酰胺的方法,包括:将甲醇钠溶解在乙酸甲酯甲醇溶液中得到物料A;将物料A和无水二甲胺分别以液相形式导入微通道反应器中并且以液‑液均相形式在100~160℃下进行混合和反应得到含有N,N‑二甲基乙酰胺的物料C;蒸馏物料C得到馏出物D和残留物E;将残留物E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含N,N‑二甲基乙酰胺的物料F和含甲醇钠的物料G;其中,所述甲醇钠的至少部分来自于物料G。本发明方法的选择性高,副产物少,催化剂受热停留时间短,回收的甲醇钠催化剂能够保持较高的活性,可再用于合成N,N‑二甲基乙酰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涉及一种在微通道反应器中进行液-液均相合成N,N-二甲基乙酰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N,N-二甲基乙酰胺是一种高沸点、高极性的非质子化溶剂,具有热稳定性高、不易水解、腐蚀性低、毒性小等优点,主要用于合成材料和石油化工方面。目前,N,N-二甲基乙酰胺是许多有机合成反应的优良溶剂,国外多用于生产聚酰亚胺薄膜、可溶性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复合薄膜、聚酰亚胺(铝)薄膜、可溶性聚酰亚胺模塑粉等,国内主要用于高分子合成纤维纺丝和其他有机合成的优良极性溶剂。
目前,合成和生产N,N-二甲基乙酰胺的技术工艺有乙酰氯法、酸酐法,乙酸法、三甲胺与一氧化碳碳基化法、乙酸甲酯法。从现有工艺中综合考虑,乙酸甲酯法工艺路线较短,毒性小,废液少、原料成本较低,选择性和收率较高,被认为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工艺路线。
巴斯福股份有限公司生产N,N-二甲基乙酰胺的方法的专利(CN101072748A)中报道了一种以聚THF二乙酸酯和甲醇酯交换制备聚THF过程中副产物乙酸甲酯甲醇溶液、二甲胺为原料,碱性催化剂,在喷射回路反应器反应(气-液混合反应),反应温度范围80~140℃,反应压力约在3~30巴,平均停留时间1h,反应产物经过中和、除盐、精馏后得到产品,产品纯度可达99.7%。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专利CN102807500A报道了以纯乙酸甲酯和二甲胺合成N,N-二甲基乙酰胺的工艺方法,甲醇为溶剂,三氧化钼或偏矾酸钠为催化剂,反应温度60~170℃,反应压力约在0.30~2.00MPa,反应时间4h,高压釜式搅拌反应器内反应(气-固-液多相催化反应),该专利中乙酸甲酯转化率高,N,N-二甲基乙酰胺收率高。
在现有关于以乙酸甲酯为原料与二甲胺合成N,N-二甲基乙酰胺的报道中,主要的问题是反应器多为间歇釜式反应器,反应精馏等方式,反应多为气-液混合或气-液-固多相催化反应,反应时间长,且需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能耗较高,对操作要求高,安全风险较大。
同时,现有技术中包含有以有机碱性催化剂合成N,N-二甲基乙酰胺,如类似甲醇钠类型有机碱。发现这类型有机碱完全溶于粗产物中时,与原料和产物分离就比较困难。以甲醇钠为例,且甲醇钠对水、空气、温度都较敏感,如甲醇钠在含水或遇水的情况下易形成氢氧化钠和甲醇;当温度超过126℃后,甲醇钠受热易分解。正是因为甲醇钠或类似有机碱作催化剂分离困难,反应后的催化剂甲醇钠,现多以酸性溶液中和,产生大量的具有较高COD含量的含盐含甲醇废水,处理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在微通道反应器中进行液-液均相合成N,N-二甲基乙酰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将甲醇钠溶解在乙酸甲酯甲醇溶液中得到物料A;
步骤S200,将物料A和作为物料B的无水二甲胺分别以液相形式导入微通道反应器中并且以液-液均相形式在100~160℃下进行混合和反应得到含有N,N-二甲基乙酰胺的物料C;
步骤S300,蒸馏物料C得到馏出物D和残留物E;
步骤S400,将残留物E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含N,N-二甲基乙酰胺的物料F和含甲醇钠的物料G;
其中,在步骤S100中,甲醇钠的至少部分来自于物料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02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氨甲环酸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多取代苯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