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可生物降解复合软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7496.7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1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良胜;杜德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瑞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08 | 分类号: | B32B1/08;B32B27/08;B32B27/36;B32B27/30;B32B27/20;B32B27/32;B32B7/12;B32B33/00;B65D65/40;B29C69/02;B29L2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尤健雄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软管 生物降解 可生物降解 热封内层 聚乳酸 粘结层 阻隔层 制备 生物降解过程 聚乳酸薄膜 催化降解 降解产物 热封薄膜 日化包装 性能需求 阻隔薄膜 软管 环保性 生物量 管身 降解 二氧化碳 垃圾堆 微生物 环保 消耗 应用 吸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可生物降解复合软管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聚乳酸薄膜、阻隔薄膜、热封薄膜作为复合软管管身的纯生物降解外层、阻隔层、热封内层,纯生物降解外层由100%的聚乳酸制成,其本身可在垃圾堆填区和有氧的环境中实现完全的生物降解,且聚乳酸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可以吸引600种不同的微生物来消耗复合软管,起到催化降解第一粘结层、阻隔层、第二粘结层和热封内层的作用,使得复合软管能够实现完全的生物降解,且降解产物为水、二氧化碳和生物量,对环境完全无危害、无污染;因此,本发明在能够满足日化包装软管应用的性能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整根复合软管的完全的生物降解,具有降解成本低、环保性好、生物降解周期短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可生物降解复合软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软管的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用在日化包装中,开始主要是在牙膏包装中,随着技术的逐步发展,由于其在成本和产品性能上有比较大的优势。
复合软管主要有铝塑复合管和全塑复合管,铝塑复合管由于比较难分离,所以回收是非常困难的,全塑复合管虽然可以全部可以回收造粒,但回收成本也比较高;而且传统的聚乙烯包装复合软管具有耐微生物的特性,容易在环境中造成广泛累计形成污染源。
所以,亟需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复合软管,使其能广泛应用在日化包装上,此为复合软管的大势所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保可生物降解复合软管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复合软管因要么回收困难、要么回收成本高、要么无法降解造成污染而存在环保性较差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环保可生物降解复合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可生物降解复合软管的管身由外至内依次为纯生物降解外层、第一粘结层、阻隔层、第二粘结层和热封内层;所述纯生物降解外层是由聚乳酸制成的聚乳酸薄膜,所述阻隔层是由阻隔材料制成的阻隔薄膜,所述阻隔材料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聚乳酸按99:1至95:5之间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所述热封内层是由热封材料制成的热封薄膜,所述热封材料由茂金属聚乙烯和聚乳酸按60:40至50:50之间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均为聚乙烯树脂。
其中,优选的:所述聚乙烯树脂为线性低密度马来酸酐聚乙烯接支。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纯生物降解外层的厚度85μm至125μm之间,所述第一粘结层的厚度在25μm至35μm之间,所述阻隔层的厚度在70μm至90μm之间,所述第二粘结层的厚度在25μm至35μm之间,所述热封内层的厚度在120μm至160μm之间
一种环保可生物降解复合软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制备聚乳酸薄膜:
将聚乳酸粒子通过吹膜或挤出工艺制成所述聚乳酸薄膜;
步骤二、制备阻隔薄膜:
先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粒子和聚乳酸粒子按99:1至95:5之间的重量比加热搅拌混合均匀,制成阻隔材料;
再将所述阻隔材料挤出成型,制成所述阻隔薄膜;
步骤三、制备热封薄膜:
先将茂金属聚乙烯粒子和聚乳酸粒子按60:40至50:50之间的重量比加热搅拌混合均匀,制成热封材料;
再将所述热封材料挤出成型,制成所述热封薄膜;
步骤四、第一次复合:
通过挤出复合工艺,用聚乙烯树脂将所述聚乳酸薄膜与阻隔薄膜粘结在一起,制成管身片材半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瑞远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瑞远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74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