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神经修复的自卷曲膜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5017.8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8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应征;鲁翠涛;虞希冲;金冰慧;林蒙婷;王丽芬;黄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40 | 分类号: | A61L27/40;A61L27/20;A61L27/22;A61L27/54;A61K9/00;A61K41/00;A61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神经 修复 卷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神经修复的自卷曲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卷曲膜剂是由A、B和C三层组成的厚度为60~120μm的膜剂,A层主要组分为吲哚箐绿和丝素蛋白,B层主要组分包括环二肽和海藻酸钙,C层主要组分包括环二肽和海藻酸钠,A层是以平行排列的丝柱方式黏附在B层表面,所述的膜剂遇水定向卷曲形成连续的空心管,A层在里面,C层在外面,在近红光照射下,迅速成为封闭的管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神经修复的自卷曲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二肽为环(天冬氨酸-脯氨酸)二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神经修复的自卷曲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层是以单层的平行排列的丝柱方式黏附在B层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神经修复的自卷曲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剂的厚度优选为80~9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神经修复的自卷曲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和C两层组分中进一步加入甘油、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神经修复的自卷曲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和C两层组分中进一步加入电解质、抗氧剂、黏合剂、pH调节剂、干细胞、治疗因子、治疗药物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神经修复的自卷曲膜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卷曲膜剂的膜剂按照以下方案配制:
(1)将海藻酸钠0.5g、环二肽0.01g、甘油0.2mL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72g在烧杯中混合,加入24mL蒸馏水,用封口膜将烧杯密封,静置使之充分溶胀,然后搅拌2h使其均匀溶解,4℃下静置24h,除去溶液中气泡;
(2)用注射器抽取海藻酸钠溶液10mL,在有围边的模具上流延成膜,置于60℃恒温烘箱中烘干,干燥成光滑平整的膜剂;
(3)配制2%的氯化钙溶液,倒入(2)的膜剂上,完全浸没该膜剂,交联处理30秒,交联处理完成后立即将氯化钙溶液倒出,用滤纸吸干膜表面溶液,放置于通风橱中风干,得到已形成B层和C层的膜剂;
(4)配制含有4%的丝素蛋白,按照吲哚箐绿:丝素蛋白的质量比1∶400的比例加入吲哚箐绿,混匀成溶液,以静电纺丝工艺在(3)的膜剂B层表面进行平行纺丝,充分干燥后,得到遇水自卷曲形成管腔结构的膜剂,厚度为60~1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卷曲膜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剂制备过程中进一步加入电解质、抗氧剂、黏合剂、pH调节剂、干细胞、治疗因子、治疗药物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神经修复的自卷曲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卷曲膜剂作为一种神经套管材料应用于缺损神经的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未经温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501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