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1至2000斤免上釉陶土容器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2921.3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0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惠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县明峰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02 | 分类号: | C04B33/02;C04B3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3100 四川省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2000 上釉 陶土 容器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1至2000斤免上釉陶土容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陶泥大水球膜装置对全陶土矿进行粉碎浸泡;通过振动过滤装置将粉碎浸泡后的泥料进行筛选;通过振动搅拌装置对筛选出的泥料进行振动搅拌;通过泥浆压滤机将振动搅拌之后的泥浆压缩成泥料块;通过真空练泥机对压缩好的泥料块进行真空炼泥;通过滚压成胚装置将真空炼泥后的泥料块滚压成陶胚;将滚压形成的陶胚送入考灯排湿区进行人工干预烤干;将陶胚送入隧道窑进行烧制;待烧制完成,取出成品陶罐,并运送至库存中心存放。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达到了精简生产工序、降低生产能耗、减少有害物质的目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罐生产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可实现1至2000斤免上釉陶土容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汉族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
千百年来,制备陶土容器都涉及到一个工序——上釉,即先制备陶胚膜,再在陶胚膜上施釉,施釉后才能进行烧制,而上釉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使陶土容器不浸漏,二是为了美观。目前,行业普遍认为,上釉是解决陶土容器浸漏的必备手段。
但是,为陶土容器上釉存在以下问题:
(1)釉是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难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2)上釉前要对陶罐进行打磨,打磨之后才能进行施釉,工艺复杂,陶土容器的生产效率低;
(3)上釉前后都需要干燥处理,能耗较大。
因此,设计一种全新的陶瓷烧制方案,以克服上述问题,便成为了一种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陶土容器因需要上釉而存在对人体有害、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能耗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1至2000斤免上釉陶土容器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实现1至2000斤免上釉陶土容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陶泥大水球膜装置对全陶土矿进行粉碎浸泡;
(S2)通过振动过滤装置将粉碎浸泡后的泥料进行筛选;
(S3)通过振动搅拌装置对筛选出的泥料进行振动搅拌;
(S4)通过泥浆压滤机将振动搅拌之后的泥浆压缩成泥料块;
(S5)通过真空练泥机对压缩好的泥料块进行真空炼泥;
(S6)通过滚压成胚装置将真空炼泥后的泥料块滚压成陶胚;
(S7)将滚压形成的陶胚送入考灯排湿区进行人工干预烤干;
(S8)将陶胚送入隧道窑进行烧制;
(S9)待烧纸完成,取出成品陶罐,并运送至库存中心存放。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4)中振动搅拌之后的泥浆经泥浆泵注射入泥浆压滤机。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5)中压缩好的泥料块经自动接料装置送入真空练泥机。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6)中真空炼泥后的泥料块经自动接料装置送入滚压成胚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县明峰陶业有限公司,未经荣县明峰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29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