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包上下壳体等电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1604.X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6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剑浩;占莉;赵继阳;黄文;王群智;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 | 分类号: | H01M50/24;H01M50/24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上下 壳体 电势 结构 | ||
1.一种电池包上下壳体等电势结构,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表面具有电泳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内表面设有能够刺破下壳体(2)内表面电泳层并与下壳体(2)表面相接触的弹性接触片(3)或所述下壳体(2)内表面设有能够刺破上壳体(1)内表面电泳层并与上壳体(1)表面相接触的弹性接触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上下壳体等电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片(3)包括主弹片(4),所述主弹片(4)具有固定段(7)和刺破段(9),当所述上壳体(1)内表面设有能够刺破下壳体(2)内表面电泳层并与下壳体(2)表面相接触的弹性接触片(3)时,所述固定段(7)固定于上壳体(1)上,当所述下壳体(2)内表面设有能够刺破上壳体(1)内表面电泳层并与上壳体(1)表面相接触的弹性接触片(3)时,所述固定段(7)固定于下壳体(2)上,刺破段(9)的端部设有能够刺破电泳层的尖锐凸起(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上下壳体等电势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壳体(1)内表面设有能够刺破下壳体(2)内表面电泳层并与下壳体(2)表面相接触的弹性接触片(3)时,所述刺破段(9)与下壳体(2)内壁相贴靠并呈倾斜设置,当所述下壳体(2)内表面设有能够刺破上壳体(1)内表面电泳层并与上壳体(1)表面相接触的弹性接触片(3)时,所述刺破段(9)与上壳体(1)内壁相贴靠并呈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上下壳体等电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7)与刺破段(9)之间设有连接段(8),所述连接段(8)与刺破段(9)连接形成L形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上下壳体等电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8)上焊接有辅弹片(5),所述刺破段(9)与辅弹片(5)形成70至95度的夹角,所述刺破段(9)与辅弹片(5)经过挤压后夹角能够扩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上下壳体等电势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壳体(1)内表面设有能够刺破下壳体(2)内表面电泳层并与下壳体(2)表面相接触的弹性接触片(3)时,所述辅弹片(5)远离连接段(8)的端部具有能够刺破下壳体(2)电泳层的尖锐凸起(6),当所述下壳体(2)内表面设有能够刺破上壳体(1)内表面电泳层并与上壳体(1)表面相接触的弹性接触片(3)时,所述辅弹片(5)远离连接段(8)的端部具有能够刺破上壳体(1)电泳层的尖锐凸起(6)。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电池包上下壳体等电势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壳体(1)内表面设有能够刺破下壳体(2)内表面电泳层并与下壳体(2)表面相接触的弹性接触片(3)时,所述尖锐凸起(6)的底部具有能够与下壳体(2)相贴靠的平面(10),当所述下壳体(2)内表面设有能够刺破上壳体(1)内表面电泳层并与上壳体(1)表面相接触的弹性接触片(3)时,所述尖锐凸起(6)的底部具有能够与上壳体(1)相贴靠的平面(10)。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电池包上下壳体等电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尖锐凸起(6)呈齿条状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160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