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保护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1489.6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9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季洪海;凌凤香;王少军;张会成;沈智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83 | 分类号: | B01J23/883;C10G4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 保护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氢保护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包含载体和加氢活性组分,所述的载体为孔道中含有棱柱状氧化铝的火山岩颗粒,以催化剂总重量为基准并以氧化物计,第ⅥB族金属组分为2.0%~8.5%,第Ⅷ族金属组分为0.5%~3.5%。加氢保护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用铝盐溶液浸渍处理火山岩颗粒,浸渍后的物料经干燥、焙烧;(2)将步骤(1)得到的物料浸入碳酸氢铵溶液中密封热处理,然后干燥、焙烧;(3)用含加氢活性组分浸渍液浸渍步骤(2)得到的物料,浸渍后的物料经干燥、焙烧制得加氢保护催化剂。该加氢保护催化剂以富含棱柱状结构的改性火山岩为载体,制备过程简单,原料廉价,容杂质能力强、脱金属活性高,特别适用于渣油加氢处理工艺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材料制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加氢保护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原油变重趋势的加剧,各种加氢过程所用原料的质量越来越差,金属杂质和固体盐粒含量高,这些杂质通过加氢反应时,容易沉积在加氢反应器的顶部,使物料难以通过,造成加氢反应器压降增大而被迫撇头处理。
加氢保护剂和脱金属催化剂是加氢处理技术中的关键之一。在加工过程中,原料中的金属杂质(如V、Ni、Ca、Fe等)和垢物很容易沉积在催化剂的表面以及催化剂颗粒之间的空隙中,它们一方面会堵塞催化剂孔口,导致催化剂失活,另一方面又造成床层压力降快速升高,使装置频繁停工和更换催化剂,这将大大降低工业装置的使用效率和催化剂的寿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保证生产装置长期正常运转,在主催化剂(如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催化剂)之前,必须装填加氢保护剂和脱金属催化剂。CN1966616A公开一种加氢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保护剂含有氧化铝载体、负载在该载体上的有效量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和卤素,所述载体由包括将一种或几种氧化铝和/或氧化铝的前身物与至少一种含卤素的化合物混合、成型并焙烧制成。CN102649070A公开以含碱金属氧化铝为载体的加氢活性保护剂、制备及其应用。该保护剂含有碱金属氧化铝载体和负载在该载体上的加氢活性组分。现有技术制备的加氢保护剂主要以氧化铝和/或改性氧化铝为载体,氧化铝载体在生产过程中成本较高,从而导致催化剂的价格较高,如何选择合适的可替代载体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氢保护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加氢保护催化剂以富含棱柱状结构的改性火山岩为载体,制备过程简单,原料廉价,制备的加氢保护剂容杂质能力强、脱金属活性高等特性,特别适用于渣油加氢处理工艺中。
本发明的加氢保护催化剂,包含载体和负载在载体上的加氢活性组分,所述的载体为孔道中含有棱柱状氧化铝的火山岩颗粒,以载体重量为基准,火山岩为50wt%~90wt%,棱柱状氧化铝为10wt%~50wt%,优选15%~45%;棱柱状氧化铝在孔道内相互交错填充;所述的加氢活性组分选自至少一种第ⅥB族金属组分和至少一种第Ⅷ族金属组分,以催化剂总重量为基准并以氧化物计,第ⅥB族金属组分为2.0%~8.5%,优选3.5%~7.5%,第Ⅷ族金属组分为0.5%~3.5%,优选为1.5%~3%。所述的第ⅥB族金属组分为W和/或Mo。所述的第Ⅷ族金属组分为Co和/或Ni。
本发明的加氢保护催化剂中,所述的棱柱状氧化铝为斜棱柱状和/或直棱柱氧化铝;所述的棱柱状氧化铝可以为四棱柱状、五棱柱状、六棱柱状等其他多棱柱状;棱长约1-15μm,优选3~10μm,底面边长约100-500nm,优选为150~300nm。
本发明加氢保护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40-120m2/g,孔容为0.3-0.7mL/g,孔直径大于1μm的孔所占的孔容为总孔容的10%-30%,孔直径为100-1000nm的孔所占的孔容为总孔容的20%-50%,压碎强度为100-300N/颗。
本发明加氢保护催化剂中,所述的载体颗粒的粒径为1-10mm,优选为3~5mm。
本发明的加氢保护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用铝盐溶液浸渍处理火山岩颗粒,浸渍后的物料经干燥、焙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14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