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掺和料及石材人造石加工产生的固废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59098.2 | 申请日: | 2019-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4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 发明(设计)人: | 林广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广成;广东特固力士工业皮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0/02 | 分类号: | C04B20/02;C04B18/04;C04B28/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石材 人造石 固体废弃物 边角碎料 掺和 废渣 混凝土 加工 固体废弃物处理 混凝土掺和料 混凝土搅拌站 粉体填充 配比混合 生产现场 水泥制品 投入设备 工艺流程 机制砂 分选 粉体 粒径 填埋 土地资源 破碎 占用 源头 | ||
1.一种混凝土掺和料及石材人造石加工产生的固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材、人造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就是通过对石材、人造石的加工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把石材、人造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料、粉体废渣在生产现场收集起来,经过破碎、干燥、分选处理制成不同粒径级别的机制砂、粉体填充材料,然后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在一起,制成一种混凝土掺和料。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石材、人造石加工产生的固废处理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 对于石材、人造石表面研磨、抛光工序产生的粉体废渣,通过沉淀、压滤、干燥、筛选等处理工序,制备成40目~800目、800目以上两种或多种粒径级别的粉体填充材料;
步骤二 对于石材、人造石加工的次、废品碎料,通过制砂生产线破碎制成粒径小于4.75mm的机制砂;
步骤三 对于石材、人造石切割工序产生的边角废料、锯屑废渣,通过沉淀、压滤、干燥、筛选等处理工序,制成40目~800目、800目以上的两种或多种粒径级别的粉体材料,粒径40目以下的石材、人造石颗粒,通过输送机输送到通过制砂生产线破碎制成粒径小于4.75mm的机制砂。
步骤四 把制得的各种粒径级别的机制砂和粉体填充材料,按一定的配比混合,通过搅拌机制成混凝土掺和料;其中,所述的混凝土掺和料,其特征在于,根据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配比要求,分为I型、II型、III型三种;I型混凝土掺和料适用于强度等级≥C60的混凝土,II型混凝土掺和料适用于强度等级C30~C55的混凝土,III型混凝土掺和料适用于强度等级<C30的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或2所述的混凝土掺和料,其特征在于,根据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配比要求,分为I型、II型、III型三种。其中:
I型混凝土掺和料适用于强度等级≥C60的混凝土,机制砂粒径级别配比如下:
粒径级别4.5~3.1mm/10-0%;3.0~2.3mm/35-5%;2.2~1.6mm/65-35%;1.5~0.7mm/85-71%;40目~800目石粉/95-80%;800目以上石粉/97-85%。
II型混凝土掺和料适用于强度等级C30~C55的混凝土,机制砂粒径级别配比如下:
粒径级别4.5~3.1mm/10-0%;3.0~2.3mm/25-0%;2.2~1.6mm/50-10%;1.5~0.7mm/70-41%;40目~800目石粉/92-70%;800目以上石粉/94-80%。
III型混凝土掺和料适用于强度等级<C30的混凝土,机制砂粒径级别配比如下:
粒径级别4.5~3.1mm/10-0%;3.0~2.3mm/15-0%;2.2~1.6mm/25-0%;1.5~0.7mm/40-16%;40目~800目石粉/85-55%;800目以上石粉/94-7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石材人造石加工产生的固废处理方法及步骤,其特征在于,对于石材、人造石表面研磨、抛光工序产生的粉体废渣,所述沉淀工序,是指通过多级沉淀池或固液分离罐,把废渣沉淀在池底或从水中分离出来;所述压滤工序,是指通过压滤机,把从沉淀池底中抽出或从分离罐中分离出来的浆状废渣中的水压滤去,制成含水量18%~40%的泥饼;所述干燥工序,是指通过干燥机,把泥饼干燥制成含水量1%以下的粉体材料;所述筛选工序,是指通过分选机,把粉体材料分选为40目~800目、800目以上两种或多种粒径级别的粉体填充材料;粒径40目以下的石材、人造石颗粒通过输送机输送到到机制砂生产线的分级机,按机制砂粒径级别标准进行分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广成;广东特固力士工业皮带有限公司,未经林广成;广东特固力士工业皮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909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