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线路板的制作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58460.4 | 申请日: | 2019-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1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联桥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3/46 | 分类号: | H05K3/46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永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00 | 代理人: | 何新华 | 
| 地址: | 52337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蚀刻 多层线路板 制作工艺 干膜 二次电镀 半固化板 机械挤压 树脂塞孔 一次电镀 一次蚀刻 一次钻孔 研磨 层压式 备料 树脂 玻纤 防焊 披锋 砂带 压合 钻孔 破裂 印刷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线路板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备料、一次钻孔、一次电镀、树脂塞孔、砂带研磨、一次干膜、一次蚀刻、印刷树脂、二次电镀、二次干膜、二次蚀刻、压合、二次钻孔、二次电镀、二次干膜、二次蚀刻、防焊、捞型。本发明提供的多层线路板的制作工艺,能够解决由于蚀刻所形成的披锋在层压式,导致半固化板中玻纤机械挤压时容易破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线路板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它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其设计主要是版图设计,采用电路板的主要优点是大大减少布线和装配的差错,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劳动率。印制电路板按照线路板层数可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四层板、六层板以及其他多层线路板。
随着电子产品设计越来越复杂,故所需铜箔更厚,线路更密集,承载电流越来越大,耐电压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多层线路板制作工艺中,要考虑过载流,铜箔厚度越大所能承载的电流越大,例如,20Z(ounce盎司)较10Z厚,需要对经过电镀和蚀刻后的电路板组件进行层压,一般采用常规的PP(Prepreg即树脂片,半固化片)压合工艺、以及印树脂填充工艺与PP压合工艺结合使用。
但是,常规PP压合工艺只适合于铜箔厚度较小的产品,随着铜箔厚度的增加,采用双面蚀刻工艺来做线路图形,由于第一次蚀刻后,线路图形蚀刻深度达,会在线肩形成披锋,因而在层压时,PP的胶水会流入线路图形中蚀刻凹槽底部,使PP中的玻纤会接触到线肩部位,导致披锋机械挤压玻纤出现裂纹,使产品层压后稳定性和良品率降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厂家设计了一种生产方法,如申请号为201410446671.0公开的《一种印制电路板压合工艺》,用阻抗性膜将铜箔表面的第二面覆盖;对第一面进行微蚀刻处理,以使铜箔厚度减小,然后去到抗蚀性膜;在微蚀刻处理后的第一面铜箔线路上印刷树脂;在预设的时间和预设的温度下,对印刷树脂后的铜箔进行分段预固化;将第一半固化片与第一面粘合,第一面朝向第一半固化片;将第一基板与第一半固化片粘合后执行第一次层压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蚀刻所形成的披锋在层压时,导致玻纤机械挤压时容易破裂的问题。该技术虽然能够改善披锋的问题,但是由于化学腐蚀过程难以管控,进行微蚀刻过程非常难以操作,容易造成腐蚀深度过大或过小,或出现局部坑洼现象,难以控制腐蚀精度。因此存在较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线路板的制作工艺,能够解决由于蚀刻所形成的披锋在层压式,导致半固化板中玻纤机械挤压时容易破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多层线路板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备料:准备上层板、第一半固化板、内层板、第二半固化板、下层板;
S2一次钻孔:对内层板进行钻孔,形成第一通孔;
S3一次电镀:对内层板进行电镀,内层板表面形成第一面铜层,第一通孔表面形成第一孔铜层,第一面铜层的厚度为1.50~1.58mil;
S4树脂塞孔:对第一通孔进行树脂塞孔,形成埋孔;
S5砂带研磨:用砂带对埋孔两端面进行研磨;
S6一次干膜:在内层板的上下两端面进行贴膜、显影、曝光,形成第一内层线路图案;
S7一次蚀刻:将第一内层线路图案上非线路部分蚀刻掉,形成第一内层线路,设定标准的蚀刻宽度系数为100%,本步骤使用的蚀刻宽度系数为101.5%~105.5%;
S8印刷树脂:在干膜表面印刷一层树脂,使树脂充分填充于蚀刻纹路之间,平移干膜、撕掉干膜,烘烤后使树脂固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联桥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联桥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84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