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56695.X | 申请日: | 2019-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0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绪港;张晓晖;黄正卿;朱志勇;谢民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E02D31/04 |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黄李军 |
| 地址: | 51065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缝 聚合物水泥 钠基膨润土 材料层 止水带 水泥灌浆料 防渗结构 混凝土板 混凝土 整体无缝连接 防水材料 抗渗性能 密实填充 钠基膨润 内部空腔 防水层 防水带 封口层 灌浆料 上端口 迎水面 土层 固结 渗漏 体内 施工 | ||
1.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两侧混凝土板之间的变形缝本体,所述变形缝本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聚合物水泥封口层、第一PEF材料层、下聚合物水泥层、钠基膨润土层、中聚合物水泥层、第二PEF材料层和上聚合物水泥层,所述变形缝本体的上端口处设有止水带,所述两侧混凝土板和止水带上方设有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为外贴式止水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本体的宽度为50mm,所述上聚合物水泥层厚度为20mm,所述第二PEF材料层厚度为100mm,所述中聚合物水泥层和下聚合物水泥层的厚度分别为15mm,所述聚合物水泥封口层和第一PEF材料层的厚度分别为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中的水泥为42.5R硅酸盐水泥,所述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的配重比为:水泥:钠基膨润土:水=50:75:1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混凝土板的下表面、上表面以及位于变形缝本体内侧的侧面设有防水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包括高渗透无机结晶型防水层和聚合物水泥防水层。
7.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变形缝本体两侧混凝土板的下表面、上表面以及位于变形缝本体内侧的侧面进行防水处理;
在变形缝本体内由下至上依次铺设聚合物水泥封口层、第一PEF材料层、下聚合物水泥层、钠基膨润土层、中聚合物水泥层、第二PEF材料层和上聚合物水泥层;
在变形缝本体的上端口处铺设止水带;
待变形缝本体内的聚合物水泥完全固化后,在两侧混凝土板和止水带上方注浆铺设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对变形缝本体两侧混凝土板的下表面、上表面以及位于变形缝本体内侧的侧面进行防水处理”具体方式为:先喷涂高渗透无机结晶型防水层后再涂刷聚合物水泥防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669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