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56695.X | 申请日: | 2019-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0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绪港;张晓晖;黄正卿;朱志勇;谢民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E02D31/04 |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黄李军 |
| 地址: | 51065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缝 聚合物水泥 钠基膨润土 材料层 止水带 水泥灌浆料 防渗结构 混凝土板 混凝土 整体无缝连接 防水材料 抗渗性能 密实填充 钠基膨润 内部空腔 防水层 防水带 封口层 灌浆料 上端口 迎水面 土层 固结 渗漏 体内 施工 | ||
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包括位于两侧混凝土板之间的变形缝本体,所述变形缝本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聚合物水泥封口层、第一PEF材料层、下聚合物水泥层、钠基膨润土层、中聚合物水泥层、第二PEF材料层和上聚合物水泥层,变形缝本体的上端口处设有止水带,两侧混凝土板和止水带上方设有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本发明使用的钠基膨润土,直接用作防水材料,通过PEF材料层以及聚合物水泥层固定在变形缝内部空腔中,密实填充形成一道可靠耐久的防水层;同时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是一种柔性的无机灌浆料,固结后具有一定的强度、抗渗性能优越,可有效阻止变形缝迎水面与止水带间缝隙水的渗漏,形成整体无缝连接和耐久性优越的防水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变形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地铁等大体量的地下工程不断被建造,在建造过程中考虑到实际环境中由于温差、伸缩、沉降及抗震等因素而产生的结构变形问题,设计时采用预留变形缝的做法,以解决此问题。地铁车站的防水等级为一级防水,防水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为根本,辅以结构整体外包防水,在变形缝等部位作为防水的重点,附加防水层或采取其他防水加强措施为辅助。地铁防水工程属于系统工程,由于理论、设计、施工、材料、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其中的变形缝等重点部位的防水差强人意,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极易出现渗漏,给工程的实际使用造成极大困扰,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巨大影响和隐患。因此对于地下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缝的防渗漏处理,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变形缝的渗漏原因很多,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混凝土结构自防水问题,混凝土材料本身、混凝土浇筑以及后期养护等出现问题,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在混凝土内部结构中会形成非外载荷所致的随机分布的微孔隙与微裂缝,为外部水的渗入与渗出提供了通道与可能,从而造成结构防水的困难和部位的不定性。第二、辅以的卷材防水层或聚氨酯防水层形成地下结构附加全包防水层,卷材防水层的缺陷为水渗漏提供了可能,卷材的搭接接缝存在孔隙等导致防水层出现防水漏洞。第三、变形缝中的橡胶止水带固定方法不当、接头搭接不牢靠,混凝土浇筑不密实与止水带间留有孔隙、地基沉降值导致的结构变形超过止水带极限等。上述主要三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层层失守导致了变形缝渗漏的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通过在变形缝内部空腔中形成一道可靠耐久的防水层,有效阻止变形缝迎水面与止水带间缝隙水的渗漏,形成整体无缝连接和耐久性优越的防渗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包括位于两侧混凝土板之间的变形缝本体,所述变形缝本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聚合物水泥封口层、第一PEF材料层、下聚合物水泥层、钠基膨润土层、中聚合物水泥层、第二PEF材料层和上聚合物水泥层,所述变形缝本体的上端口处设有止水带,所述两侧混凝土板和止水带上方设有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
由上可知,本发明使用的钠基膨润土,直接用作防水材料,通过PEF 材料层以及聚合物水泥层固定在变形缝内部空腔中,密实填充形成一道可靠耐久的防水层;PEF材料层膨胀性能优良,可以有效防止水渗漏,使用成本低,防渗效果佳;同时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是一种柔性的无机灌浆料,固结后具有一定的强度、抗渗性能优越,可有效阻止变形缝迎水面与止水带间缝隙水的渗漏,形成整体无缝连接和耐久性优越的防水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止水带为外贴式止水带。
进一步地,所述变形缝本体的宽度为50mm,所述上聚合物水泥层厚度为 20mm,所述第二PEF材料层厚度为100mm,所述中聚合物水泥层和下聚合物水泥层的厚度分别为15mm,所述聚合物水泥封口层和第一PEF材料层的厚度分别为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66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