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空电缆专用漏电检测机器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50227.1 | 申请日: | 2019-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9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 发明(设计)人: | 厉冯鹏;刘玮;耿龙伟;林鑫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5J5/02 | 分类号: | B25J5/02;B25J11/00;G01R31/02;G01R31/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22405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主驱动轮 驱动机构 高空电缆 两组 漏电检测 驱动电机 一端设置 安装槽 驱动轮 支撑板 动力输出端 机器人机体 螺栓 工作效率 人本发明 外壳内壁 外壳内部 转动设置 左右对称 左右两侧 导向轮 内壁 内端 排查 外端 机器人 电缆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空电缆专用漏电检测机器人,包括两组配合使用的驱动机构、设置在两组驱动机构之间的检测机构和安装在驱动机构与检测机构正下方的机器人机体,驱动机构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驱动轮,外壳包括左右对称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的上方通过螺栓与第二外壳相连接,驱动轮包括设置在外壳内壁左右两侧的主驱动轮和位于主驱动轮上方的两组导向轮,主驱动轮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内端固定在外壳的内壁上且外端开设有安装槽,主驱动轮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安装槽内且另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主驱动轮相连接。本发明专门用于高空电缆进行检测,方便对电缆进行排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人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空电缆专用漏电检测机器人。
背景技术
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电力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工人经常需要在高空作业,对电缆进行检测,是否存在着破损漏电的情况。
然而,目前的高空电缆漏电检测的方式存在以下的问题:主要通过工人爬至高中对电缆进行排查,存在很高的风险性,并且工作效率较低。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空电缆专用漏电检测机器人,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空电缆专用漏电检测机器人,包括两组配合使用的驱动机构、设置在两组驱动机构之间的检测机构和安装在驱动机构与检测机构正下方的机器人机体,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驱动轮,所述外壳包括左右对称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上方通过螺栓与第二外壳相连接,所述驱动轮包括设置在外壳内壁左右两侧的主驱动轮和位于主驱动轮上方的两组导向轮,所述主驱动轮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端固定在外壳的内壁上且外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主驱动轮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安装槽内且另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主驱动轮相连接;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两组配合使用的半环和安装在在两组半环内壁上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电性连接有电流传感器且通过电线与机器人机体相连接;
所述机器人机体包括机器人外壳和设置在机器人外壳内部的信号传输机构,所述信号传输机构包括电阻、报警指示灯、信号接收器和控制器,所述电阻与导电片相连接且与报警指示灯相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与电流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与驱动机构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驱动轮的表面套嵌有滚轮外套,所述滚轮外套采用橡胶材料且表面呈波状纹理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壳与机器人机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包括与机器人机体相连接的T型杆和设置在T型杆两端的两组连接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组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T型杆两端转动连接且上端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电片呈环形结构且采用软性导电材料,所述导电片与高空电缆接触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向轮呈倾斜状设置且呈45度角,所述导向轮两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末端固定在外壳内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壳、半环和机器人外壳均采用绝缘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方案设计一种专门用于高空电缆进行检测的特种机器人,只需将特种机器人安装在高空电缆上,然而通过控制按钮进行远程操控即可实现,对电缆进行快速排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提高了工人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02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轮毂电机的独立转向驱动轮
- 下一篇:对伺服机械手进行自动定位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