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12-羟基硬脂酸制备γ-癸内酯的生物转化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49268.9 | 申请日: | 2019-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8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 发明(设计)人: | 荣绍丰;管鑫慧;张硕;管世敏;蔡宝国;李茜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P17/04 | 分类号: | C12P17/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王文颖 |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硬脂酸 底物 生物转化 癸内酯 培养基 制备 磷酸二氢钾 磷酸氢二钾 七水硫酸镁 蓖麻油酸 酵母利用 原料成本 传统的 甘油 肉碱 酵母 配制 保留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12‑羟基硬脂酸制备γ‑癸内酯的生物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制培养基,其中,甘油1‑20g/L,七水硫酸镁2‑15g/L,L‑肉碱0.01‑0.05g/L,磷酸二氢钾0.1‑5g/L,磷酸氢二钾5‑40g/L;将12‑羟基硬脂酸加入到培养基中;将酵母FM‑Y11加入到含有底物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本发明以酵母利用羟基硬脂酸制备γ‑癸内酯,以12‑羟基硬脂酸为底物,提供了一种新的底物生产γ‑癸内酯的生物转化方法,其相较于传统的底物蓖麻油酸等更有利于产物与底物的分离。本发明不仅保留了产品的天然、单纯的特性,又具有生物转化周期短、原料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生物转化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固相底物制备γ -癸内酯的生物转化方法,具体提供了一种生产γ-癸内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内酯是羟基脂肪酸分子经过分子内酯化形成的化合物,根据羟基位置的不同可分为γ-内酯,δ-内酯和ω-内酯等。内酯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生物活性的一类化合物。γ-内酯和δ-内酯通常具有水果香味,而某些大环ω-内酯具有麝香香味。它们在食品和化妆品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某些昆虫性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是内酯化合物。大多数内酯化合物具有手性,它们的生理活性经常取决于分子的绝对构型。
内酯化合物具有浓郁的香气,在各种水果味、可可味、奶酪味、甜味、及坚果味的食品体系中都曾分离到内酯。目前,内酯化合物主要由化学方法合成。但是,用微生物可以产生具有最适活性的相对较纯的产物;同时,微生物可以完成需要许多步骤的化学合成的生产过程。其中,γ-癸内酯是香料工业由生物技术得到的主要产品。
γ-癸内酯(γ-Decalactone,GDL)是一种内酯类香味物质,为无色液体,呈愉快的椰子和桃子香气。它是一个含有五元内酯环的十碳化合物,分子式为 C10H18O2,分子量为170.25。
天然香料γ-癸内酯大规模工业化量产的最有潜力的方式是通过微生物转化。羟基脂肪酸,非羟基脂肪酸等都可作为生物转化底物制取γ-癸内酯。
关于利用微生物法制备γ-癸内酯,普遍报道中利用蓖麻油、蓖麻油酸以及蓖麻油酸甲酯为底物制备γ-癸内酯,在生物转化培养基中对底物蓖麻油酸有效浓度的控释、高浓度产物对酵母细胞产生的强烈反馈抑制作用、底物的毒性作用以及底物与γ-癸内酯的分离提纯都是制约着γ-癸内酯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瓶颈。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以12-羟基硬脂酸为底物,通过固 (12-羟基硬脂酸)液(培养基)体系,有利于产物与底物的分离与提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制备γ-癸内酯的方法成本高,转化时间长,分离困难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12-羟基硬脂酸制备γ-癸内酯的生物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12-羟基硬脂酸粉碎后,分筛;
步骤2):配制培养基,其中,甘油1-20g/L,七水硫酸镁2-15g/L,L-肉碱 0.01-0.05g/L,磷酸二氢钾0.1-5g/L,磷酸氢二钾5-40g/L,调节pH值,灭菌;
步骤3):将步骤1)得到的12-羟基硬脂酸加入到步骤2)中得到的培养基中,12-羟基硬脂酸的加入量为10-60g/L;
步骤4):将酵母FM-Y11以1-30g/L的加入量加入到步骤3)得到的含有底物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优选地,所述步骤1)12-羟基硬脂酸经过粉碎后筛选出20-200目。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培养基调节pH值为6.0-8.5。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加入酵母FM-Y11之前先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加入量为培养基的1-1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92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