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茶机及制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7301.4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9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孟令启;梅寅;张洋洋;赵晨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G06K9/00;H04N7/18 |
代理公司: | 阜阳翰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6 | 代理人: | 尹杰 |
地址: | 239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炒锅 输送带 转运 制茶机 制茶 上料输送带 摄像头 龙门架 炒茶 翻炒装置 生产效率 一端设置 依次设置 支架支撑 固定的 固定架 组制 自动化 茶叶 | ||
1.一种制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一组制茶装置(9),每个制茶装置(9)均包括通过支架(1)支撑固定的炒锅(2),炒锅(2)内设有翻炒装置,每个炒锅(2)一侧均设有上料输送带(3),每个炒锅(2)下方均设有转运输送带(5),所述转运输送带(5)一端设置在炒锅(2)下方,所述转运输送带(5)另一端与另一个制茶装置(9)中的上料输送带(3)相对应设置;
在每个所述炒锅(2)上方均装有第一摄像头(7),在所述转运输送带(5)的固定架上装有龙门架(6),龙门架(6)上装有第二摄像头(6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茶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个制茶装置(9)中的上料输送带(3)上设有上料装置(4),所述上料装置(4)包括对应设置的两个固定板(41),每个固定板(41)上侧均装有一组重力传感器(42),每个重力传感器(42)上侧均固定连接支撑板(43),所有支撑板(43)共同支撑固定上料管(45),上料管(45)一端朝向上料输送带(3)设置,上料管(45)一端装有上料斗(4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2)包括固定半锅体(21),固定半锅体(21)转动配合连接转动半锅体(22),所述炒锅(2)还包括用于控制转动半锅体(22)转动的驱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茶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1)一侧固定连接安装板(27),安装板(27)上装有开合电机(262),开合电机(262)的主轴上固定连接固定轴(261),在固定轴(261)上端固定连接锅盖(26)。
5.一种制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茶叶输送到炒锅内;
S2、摄像头拍摄图像,将炒锅内图像与数据库中的图像对比,若炒锅内的茶叶和图库中的图像匹配,则关闭锅盖;否则继续运送茶叶,直至炒锅内的茶叶和图库中的图像匹配;
S3、加热锅炉,将茶叶在锅炉里翻炒;
S4、翻炒完成后,摄像头拍摄图像,所摄图像与图库中上品茶叶对比茶色,满足上品条件,运出炒锅;
S5、在S4中,所摄图像与图库中上品茶叶对比茶色时,若不满足上品条件,将茶叶在炒锅里按照前一次翻炒时间的10%进行翻炒,翻炒完成后,摄像头拍摄图像,所摄图像与图库中上品茶叶对比茶色,满足上品条件,运出炒锅,若不满足上品条件,将茶叶在炒锅里再次按照前一次翻炒时间的10%进行翻炒,直至满足上品条件,运出炒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采用CCD摄像头,所述CCD摄像头的具体工作过程为:扫描上品茶叶样本,录入上品茶叶样本信息;扫描翻炒后的茶叶,将入翻炒后茶叶信息传递给单片机;由单片机将录入翻炒后茶叶信息与已有上品茶叶样本信息进行匹配;相似度达到95%以上时为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73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