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炉前短流程铝渣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45356.1 | 申请日: | 2019-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5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白培康;张文达;马世旋;任霁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B7/04 | 分类号: | C22B7/04;C22B21/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冷锦超 |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前短 流程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铝渣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炉前短流程铝渣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铝渣处理装置及方法对铝灰中铝水回收率低,铝水的氧化及能源消耗大的问题;具体为将从熔炉扒渣出的铝渣在与熔炉炉口连接的一斜面上直接挤压,使挤压出的铝水沿着斜面直接回流至所述的熔炉内,挤压压力为12‑18MPa,压实后,保压3‑5s;斜面为一工作平台的上表面,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为5‑15°;本方法提升了铝渣的压渣效率,减少了铝渣与空气的接触时间减少了铝水的烧损,防止铝水氧化,提高了铝渣中铝水的回收率,节省了能源的消耗,更进一步的减少了因铝灰的转运等处理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而从根源上实现了对铝渣的绿色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灰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炉前短流程铝渣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解铝和铝合金熔炼,废铝再生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铝渣,这些铝渣中含有较多的金属铝和三氧化二铝、少量的二氧化硅、氧化镁以及熔盐等。2016年国家就将铝灰列入了《国家危险废弃物名录》,因为如果这些铝灰不进行回收处理,铝渣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会污染环境,并且其中含有的大量铝金属的废弃会造成铝资源的浪费,相对原生铝生产来讲,对铝渣的回收利用备受业界的重视。
目前,回转炉热炒灰工艺的操作简单,但该方法是靠铝渣中铝单质的自氧化放热使铝和铝渣分离,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与空气接触,致使金属铝被大量氧化造成一定量的铝的烧损,降低了铝的回收率。另外,该方法生产过程为提高回收效率会使用对环境污染较大的熔盐,进而会产生有毒烟尘,且大量可溶性盐类存在于处理后的废渣中,后续不易处理,二次污染严重。
压渣回收法是将热铝渣装入到渣槽内,然后在压头的挤压下使铝液流向渣槽下部的容器内,而其他氧化物则留在渣槽中,同时,为避免铝液的氧化,在处理过程中,通常在压头配有水冷系统在良好的导热条件下,快速的将铝渣的温度降下来,提高其表层致密度,隔绝空气,减少氧化烧损,提高二次回收率,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投资少,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但国内得到一些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反映的结果并不理想,某企业在使用压渣回收机时几乎压榨不出铝,由于既要考虑防止氧化的作用的又要挤压出铝水,通常采用的降温处理会影响到铝水的回收,一箱热铝渣才仅仅在底部压出一点点铝,设备根本达不到使用要求。专利CN201220360435.3曾针对压渣机铝水回收少、铝渣无法有效压实以及渣糟容量等问题做了一定的改进,一定程度上使铝水的回收率得到了的提高。
但现有的压渣机都是和熔炼炉相分离的,因此在对铝渣的转运期间不可避免的还会增加铝渣与空气的接触时间加大了铝液的烧损,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并且压渣出的铝液凝固后再熔化又会再次面临烧损且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炉前短流程铝渣处理方法,从源头上减少铝渣中铝的含量,提高铝的回收率降低能耗。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炉前短流程铝渣处理方法,将从熔炉扒渣出的铝渣在与熔炉炉口连接的一斜面上直接挤压,压实后,保压3-5s,使挤压出的铝水沿着所述斜面直接回流至所述的熔炉内,流速为0.1-0.3m/s,所述的挤压压力为12-18MPa;所述的斜面为一工作平台的上表面,所述工作平台的中心距离熔炉炉口为1-1.5m,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为5-15°。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平台设置在一支架之间,并与所述熔炉炉口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使得在熔炉炉口前形成一个朝向炉口倾斜的延伸工作面;所述工作平台的宽度大于所述熔炉炉口的宽度,在所述工作平台的一端设置有出渣口,所述的出渣口下方设置所述的废渣槽;所述的挤压采用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第一压头、第二压头、液压杆和液压控制装置,所述的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通过液压杆分别连接在支架的两端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的底面与所述工作平台的表面平行设置且可以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相对滑动,所述液压控制装置通过液压杆控制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的运动,所述液压控制装置与通过电控系统提供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53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