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4149.4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5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波;董彦文;黎明政;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4 | 分类号: | B60H1/04;B60H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空调 控制 方法 系统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所述方法包括,空调控制器获取采暖指令后,判断车辆是否满足低温采暖条件,若是,则向变速箱控制器发送开启低温采暖模式信号;所述变速箱控制器接收所述开启低温采暖模式信号后,根据低温采暖换挡曲线确定所述变速箱的换挡点,所述低温采暖换挡曲线的换挡点高于正常工况换挡曲线的换挡点,以控制所述变速箱延迟换挡。该方法不增加整车硬件成本和重量,通过改变变速箱控制器的换挡曲线间接的调节了发动机的转速,从而达到动态提升发动水温的效果,解决了目前内燃机汽车提升空调采暖性能需要增加成本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作为整个汽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最重要和基本的两项性能还是为制冷和采暖。对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空调采暖一般通过发动机加热发动机的冷却液和来自车厢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使车厢内升温,其中水泵把发动机冷却液送到加热器芯体,而水阀则控制流量。车厢的内的温度为空调电子控制单元(ECU)通过采集温度传感器、温度设定值等信号,通过控制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HVAC)内部的混合风门开度,来控制整车车厢的温度,完成一个闭环控制。
目前传统内燃机汽车,空调采暖方法基本都是利用发动机水温来加热采暖,在低温下发动机水温上升速度及水温度数,都关系到整车的油耗、舒适性、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性能等。常用提升低温下空调采暖性能的方法有:1.提升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的转速;2.增加额外的加热装置;3.增加空调采暖芯体的容量;4.空调的管路、芯体等做一些包裹等,减少热量散热损失,提高整体的水温。
但是提升低温下空调的采暖性能,就需要提升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针对上面所提到四种方案,主要存在如下缺点:1.提升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的转速,则会增加车辆启动后的等待时间,影响用户体验;2.增加额外的加热装置,需要花费较多的成本,同时增加了整车的重量;3.增加空调采暖芯体的容量,增加了整车的成,效果与发动机水温关系较大,性能不可控;4.空调的管路、芯体等做一些包裹,增加了整车的成本和重量。
综上所述,目前传统内燃机汽车为了提升低温下空调的采暖性能势必影响用户体验、增加整车的成本,实际生产中缺乏一种无需增加成本又不影响用户体验便能提升低温下空调采暖性能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旨在解决目前内燃机汽车提升空调采暖性能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空调控制器获取采暖指令后,判断车辆是否满足低温采暖条件,若是,则向变速箱控制器发送开启低温采暖模式信号;
所述变速箱控制器接收所述开启低温采暖模式信号后,根据低温采暖换挡曲线确定所述变速箱的换挡点,所述低温采暖换挡曲线的换挡点高于正常工况换挡曲线的换挡点,以控制所述变速箱延迟换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通过空调控制器判断是否满足低温采暖条件,通过变速箱控制器控制换挡曲线改变,进入低温采暖模式,该模式下的换挡点高于正常工况换挡曲线的换挡点,以控制所述变速箱延迟换挡,实现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通过根据环境温度调节变速箱的工作模式,进而实现动态调节发动机的转速,实现在低温情况下快速提升发动机水温,确保整车低温下的采暖性能,解决了目前内燃机汽车提升空调采暖性能需要增加成本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控制器获取采暖指令后,判断车辆是否满足低温采暖条件,若是,则向变速箱控制器发送开启低温采暖模式信号,具体包括:
所述空调控制器获取采暖指令后,判断车辆是否满足低温采暖条件,若是,则向换挡控制器发送开启低温采暖模式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41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