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桁梁桥与混凝土行车道板的叠合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2659.8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0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崔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南京)桥隧诊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王玉 |
地址: | 21006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车道板 钢纵梁 剪力钉 顶面 钢底模 焊接 叠合连接 钢桁梁桥 混凝土 现浇混凝土 防水性能 焊接连接 连接构造 耐久性能 受力均匀 钢筋网 上表面 纵横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桁梁桥与混凝土行车道板的叠合连接结构,包括钢纵梁,所述钢纵梁顶面焊接有第一剪力钉,所述钢纵梁顶面两侧焊接有钢底模,所述钢底模上表面焊接有多颗第二剪力钉,所述第一剪力钉、第二剪力钉与纵横向钢筋网焊接连接为整体,在钢纵梁顶面和钢底模顶面设有现浇混凝土。本发明保障行车道板与钢纵梁连接可靠,受力均匀,连接构造整体性好,提供行车道板的防水性能,提高行车道板的耐久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桁梁桥与混凝土行车道板的叠合连接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桁梁桥刚度大、跨越能力强,在大跨、公铁共用桥梁中广泛使用。早期设计的钢桁梁桥的行车道板多使用陶粒混凝土、低标号混凝土。运营过程中,钢桁梁行车道板由于使用年限、结构病害、耐久性原因等常常需要进行更换。
传统的行车道板连接采用在钢纵梁上开孔后锚固螺杆,行车道板预制时锚固螺杆位置预留孔位。行车道板吊装后,在锚固螺杆孔位处捣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该方案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锚固螺栓的安装需要在既有钢纵梁上开孔,所以只能间隔一定的距离,比如50cm或80cm。该设置间距导致行车道板与钢纵梁之间的拉拔力传递不均匀,锚固螺栓受力不均匀。
(2)锚固螺栓孔内捣入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是在行车道板安装后才施工的。捣入的砂浆与行车道板之间连接质量不可靠。捣入的砂浆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的概率比较大,容易出现松散现象,从而容易出现渗水,进而引起锚固螺杆或钢纵梁锈蚀。
(3)由于行车道板预制,与钢纵梁之间通常设置砂浆垫层以调平。改砂浆垫层由于厚度小而影响强度,导致在使用过程中砂浆垫层破碎、掉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钢桁梁桥与混凝土行车道板的叠合连接结构,保障行车道板与钢纵梁连接可靠,受力均匀,连接构造整体性好,提供行车道板的防水性能,提高行车道板的耐久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钢桁梁桥与混凝土行车道板的叠合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钢纵梁,所述钢纵梁顶面焊接有第一剪力钉,所述钢纵梁顶面两侧焊接有钢底模,所述钢底模上表面焊接有多颗第二剪力钉,所述第一剪力钉、第二剪力钉与纵横向钢筋网焊接连接为整体,在钢纵梁顶面和钢底模顶面设有现浇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第一剪力钉与钢纵梁顶面垂直连接。
优选地,所述钢纵梁顶面通过焊缝将钢底模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钢底模与钢纵梁顶面的夹角为20~45°。
优选地,所述第一剪力钉和第二剪力钉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多颗第二剪力钉之间的间距为15c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钢桁梁桥与混凝土行车道板的叠合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钢桁梁桥既有行车道板拆除后,钢纵梁顶面清洁、防腐处理;
(2)钢纵梁顶面焊接第一剪力钉,第一剪力钉纵桥向及横桥向布置间距根据受力和构造要求设置;
(3)钢纵梁顶面两侧焊接钢底模,焊缝纵桥向通长,并将钢底模熔透焊接于钢纵梁顶面;
(4)钢底模上表面焊接第二剪力钉,保证钢底模与混凝土板之间可靠连接;
(5)绑扎纵横向钢筋网,钢筋网与第一剪力钉、第二剪力钉焊接成整体;
(6)在钢纵梁顶面和钢底模顶面现浇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钢纵梁顶面清洁、防腐处理的具体方法为:钢纵梁表面喷砂除锈后利用油漆做防腐涂装层。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南京)桥隧诊治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南京)桥隧诊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26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