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铂的C形氧化铈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42645.6 | 申请日: | 2019-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5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 发明(设计)人: | 代云茜;田计兰;符婉琳;刘垦;武亚南;孟祥钰;朱明芸;孙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3/63 | 分类号: | B01J23/63;B01J35/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铈纳米 纤维 制备 制备方法和应用 负载铂 煅烧 新型催化剂体系 多元醇还原法 复合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技术 催化剂体系 浸渍法负载 圆柱形纤维 空气氛围 纳米纤维 纤维表面 表面能 单针头 纳米晶 催化剂 | ||
负载铂的C形氧化铈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Ce(acac)3/PVP复合纳米纤维,将其置于400~600℃的空气氛围中煅烧,获得C形氧化铈纳米纤维,将多元醇还原法制备的Pt纳米颗粒用浸渍法负载在C形氧化铈纳米纤维表面,制得负载Pt纳米晶的C形氧化铈纳米纤维。本发明具有制备方法简单,使用原材料廉价,使用范围广等优点,同时,此类催化剂体系直接在空气中于600℃煅烧后,催化剂Pt颗粒大小仍能保持为3~4 nm;因由简单的单针头制备而成的C形纳米纤维,相较于圆柱形纤维,显著增大了纤维的表面能,所以负载Pt纳米颗粒的C形氧化铈纳米纤维新型催化剂体系有着较高的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铂的C形氧化铈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纳米纤维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将纳米纤维植入织物表面,可形成一层稳定的气体薄膜,制成双疏性界面织物,既可防水,又可防油、防污;用纳米纤维制成的高级防护服,其织物多孔且有膜,不仅能使空气透过,具可呼吸性,还能挡风和过滤微细粒子,对气溶胶有阻挡性,可防生化武器及有毒物质。此外,纳米纤维还可用于化工、医药等产品的提纯、过滤等。
氧化铈纳米纤维是一种重要的纳米稀土材料,它可广泛运用于荧光剂、玻璃、催化剂、电子陶瓷等各个领域。氧化铈纳米纤维因表面的活性位多和表面积大的优点,故它对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大多数高温条件下的催化反应,小颗粒的Pt纳米晶极易团聚而失去失活,这使得铂纳米颗粒的应用受到了极大地限制。调控化铈纳米纤维的形貌来抑制Pt纳米颗粒的团聚成为了一大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负载铂的C形氧化铈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简单的单针头的方法制备出C形的氧化铈纳米纤维,并使催化剂具有更好的抗烧结性能。
技术方案:一种负载铂的C形氧化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Ce(acac)3/PVP复合纳米纤维,将其置于400~600 ℃的空气氛围中煅烧,获得C形氧化铈纳米纤维,将多元醇还原法制备的Pt纳米颗粒用浸渍法负载在C形氧化铈纳米纤维表面,制得负载Pt纳米晶的C形氧化铈纳米纤维。
上述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Ce(acac)3/PVP复合纳米纤维的具体工艺为:按比例,称取0.2~1.2 g分子量为1300000的PVP溶于1.5~9.0 mL 无水乙醇中,室温搅拌,得到均匀透明的溶液;将1.5~9.0 mL丙酮,0.2~0.9 g Ce(acac)3依次加入上述溶液中,室温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得到黄褐色的前驱体均匀溶液,将纺丝前驱溶液转移至注射器中,打开静电纺丝机,调节流速为0.30~0.80 mL/h,直流电压为13.0~20.0 kV,针头与接收器的距离11.0~15.0 cm,控制静电纺丝机内部湿度低于32 wt.%,即可获得Ce(acac)3/PVP复合纳米纤维。
优选的,上述煅烧的温度为500 ℃。
上述多元醇还原法制备Pt纳米颗粒的具体工艺步骤为:按比例,首先将4 mL乙二醇在110 ℃预加热30 min,将22.5 mg分子量为55,000的PVP和16.5 mg 氯铂酸分别在室温下溶解到2 mL乙二醇中,然后将上述两种溶液各0.5 mL同时注射进入乙二醇中,注射速度为0.67 mL/min,反应在110 ℃下持续进行1.5 h,直至反应液变色,自然冷却至室温,得Pt纳米颗粒悬液。
优选的,上述Pt纳米颗粒的尺寸为3~4 nm。
优选的,上述C形氧化铈纳米纤维的直径在150~225 nm。
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负载Pt纳米晶的C形氧化铈纳米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26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