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循环排水降温路面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2035.6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4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利;谢磊;刘伟;马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5/10;E01C11/24;E01C7/3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循环 排水 降温 路面 | ||
1.一种水循环排水降温路面,其特征在于:该排水降温路面包括多孔沥青路面、雨水收集系统、路面补水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
所述多孔沥青路面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多孔沥青上面层(2)、封层(3)、柔性中面层(4)、柔性下面层(5)、半刚性基层(8)和路基(9);
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由线性排水管(6)、雨水弃流池(15)、连接水管(7)、雨水收集池(10)、溢流管(12)、市政供水管(17)构成;
所述路面补水系统由道路补水管(22)构成;
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由水位监测器(13)、温度传感器(1)、水泵(11)以及外部控制器(14)构成;
其中线性排水管(6)沿道路中央分隔带纵向设置,位于多孔沥青上面层(2)的底部,雨水弃流池(15)在半刚性基层(8)上方,并通过连接水管(7)与线性排水管(6)相连,雨水收集池(10)位于雨水弃流池(15)的下方,通过连接水管(7)与雨水弃流池(15)相连,雨水收集池(10)位于路基(9)内,雨水收集池(10)与溢流管(12)和市政供水管(17)连接;雨水收集池(10)内部设置有水位监测器(13);所述水泵(11)位于雨水收集池(10)内,通过连接水管(7)与道路补水管(22)连接;所述的道路补水管(22)埋设于多孔沥青上面层(2)内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分布于多孔沥青上面层(2)内部;
所述的多孔沥青上面层(2)为反向横坡设置,即多孔沥青上面层(2)的路面外侧高于路面内侧,横坡坡度为1.5%~2%;
所述的道路补水管(22)采用滴灌方式,灌水器流量为3~5 L/h,总出水量为1.2~2.5,间距为10~15 cm设置,滴灌带直径为1~2c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排水降温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沥青上面层(2)由大孔隙透水沥青混凝土铺筑,空隙率为23%~27%、厚度为100~200mm、最大公称粒径为13mm,其级配组成为:尺寸为16.0mm的方孔筛,通过率为100%;尺寸为13.2mm的方孔筛,通过率为88%~100%;尺寸为9.5mm的方孔筛,通过率为52%~70%;尺寸为4.75mm的方孔筛,通过率为10%~30%;尺寸为2.36mm的方孔筛,通过率为10%~21%;尺寸为1.18mm的方孔筛,通过率为8%~16%;尺寸为0.6mm的方孔筛,通过率为6%~15%;尺寸为0.3mm的方孔筛,通过率为4%~10%;尺寸为0.15mm的方孔筛,通过率为3%~7%;尺寸小于0.075mm的方孔筛,通过率为2%~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排水降温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中面层(4)采用80mm的密级配沥青路面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为20mm;柔性下面层(5)采用100mm的密级配沥青路面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为2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排水降温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刚性基层(8)采用粒径为200~250mm的水泥稳定碎石,其最大公称粒径为31.5mm;所述封层(3)为乳化沥青封层;所述路基(9)为压实土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排水降温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管(12)与市政排水管(21)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排水降温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弃流池(15)的顶部设置有雨水篦(20),在雨水弃流池(15)内设置截污挂篮(16)过滤线性排水管(6)带来的小污染物,雨水弃流池(15)底部设置有隔板(23),将底部的弃流管(18)与底部的连接水管(7)接口隔开,隔板(23)高度为雨水弃流池(15)高度的4/5~5/6,在隔板(23)上方布设金属滤网(19)。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排水降温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分布于多孔沥青上面层(2)内部,温度传感器(1)距离多孔沥青上面层(2)上表面的距离为4~6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排水降温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收集池(10)与溢流管(12)和市政供水管(17)连接中,溢流管(12)和市政供水管(17)连接于雨水收集池(10)的顶部;所述的水泵(11)位于雨水收集池(10)内,是指水泵(11)位于雨水收集池(10)的池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203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滑耐磨彩色雾封层材料及其施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透水砼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