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冷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4845.7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8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囤金军;范志先;董开雷;吕平平;于如兴;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35;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52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管理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液冷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器、制冷回路和电池温度控制回路,制冷回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一端出口B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压缩机与冷凝器通过管路连接,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热交换器的一端进口A;电池温度控制回路包括若干液冷电池箱、传感器和加热器,热交换器的一端出口D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加热器,加热器的出口通过管路分成若干支路,每个支路受单独的流量控制阀控制,并连接至对应的液冷电池箱的一端,液冷电池箱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至热交换器的一端进口C;热交换器的出口D和进口C处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接收温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并与压缩机、冷凝器、流量控制阀和加热器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冷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随着近几年国内外电动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需求越来越高。如何保障高能量密度下电池的热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的环境的适用性,是电动汽车用电池热管理领域研究的重点。
根据发明人了解,目前,电池热管理多采用风冷或自然冷却方式。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上述热管理方式无法完全解决复杂的温度环境影响电池性能的问题。且这些热管理方式效率低,效果差,不利于高能量密度电池在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电池充电温升快,高温导致充电降流,进而充电时间变长,而且长时间高温使用会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若电池严重过温,甚至会导致电池热失控。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液冷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本公开可以对电池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电池的环境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池的寿命。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冷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器、制冷回路和电池温度控制回路,其中:
所述制冷回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的一端出口B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压缩机与冷凝器通过管路连接,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热交换器的一端进口A;
所述电池温度控制回路包括若干液冷电池箱、传感器和加热器,所述热交换器的一端出口D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加热器,加热器的出口通过管路分成若干支路,每个支路受单独的流量控制阀控制,并连接至对应的液冷电池箱的一端,所述液冷电池箱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热交换器的一端进口C;
所述热交换器的出口D和进口C处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接收温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并与压缩机、冷凝器、流量控制阀和加热器电连接,根据液冷电池箱内电池温度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对压缩机、冷凝器、流量控制阀和加热器进行控制。
上述方案中,控制器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温度,判断电池制冷(或加热)需求,控制压缩机、冷凝器、流量控制阀和加热器的工作状态,使电池温度能够保持在一较佳范围内;同时,可以通过控制流量控制阀开度,调节不同电池冷却支路的冷却液流量,将各个电池箱温差控制在设定范围以内,确保电池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每个液冷电池箱配置有一电池加热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每个支路连接有若干串联的液冷电池箱。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电池温度控制回路还包括水箱和水泵,所述水箱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一端进口C前端,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一端出口D和加热器的连接管路上。
作为更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水箱的注水口有网状滤芯,且所述水箱上设置有液冷指示装置,所述液冷指示装置与控制器。水箱内保存有冷却液,冷却液可以是水也可以是其他已有冷却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48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