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元件用散热介质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33275.X | 申请日: | 2019-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1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 发明(设计)人: | 范小斌;李申;顾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安县申菱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K5/08 | 分类号: | C09K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蒋路帆 |
| 地址: | 226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介质 制备 混合液 对亚苯基二胺 电磁搅拌器 纳米氧化铝 丙醇 二氧化钛 二乙醇胺 乙酸乙酯 研磨 丙三醇 磷酸钾 研磨机 氧化锌 异丙醇 乙醇 放入 铜粉 乙醚 加热 | ||
一种电子元件用散热介质的制备方法,所述电子元件用散热介质的制备方法为:S1:取纳米氧化铝、二氧化钛、铜粉、氧化锌、磷酸钾,放入研磨机,充分研磨得到物料;S2:然后依次加入乙醇、乙醚、乙酸乙酯、二乙醇胺、丙三醇、丙醇、异丙醇、对亚苯基二胺,搅拌并加热得到混合液;S3:最后将S1步骤中的物料和混合液倒入电磁搅拌器,继续搅拌,即得成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电子元件用散热介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器件向着小型化、紧凑化、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导致发热量增加。同时,由于使用了这些小型化部件,电子设备趋向于高密度装配,因此,单位容积的发热量逐年增大。由此可知,电子元器件的冷却技术是未来电子技术发展需要解决的一项关键技术。并且,随着高热流密度高功率仪器的发展,热流密度高、体积小、高温失效率高等问题阻碍着高功率电子元件的发展,从而热能的高效输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热管理问题已成为大功率、高热流密度LED技术及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传统的主动式散热不仅体积庞大无法适应小空间的密集型高精尖设备,其额外消耗的能源也违背了高效环保节能的理念。然而被动式两相换热装置,由于其汽化潜热作用的发挥,其高效性能也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管散热器,其在结构上具有诸多待改进的地方,散热性能依然不能满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
例如中国专利CN101742892A公开的一种热管散热器,其包括一第一散热板、第二散热板及夹设与第一散热板与第二散热板之间的热管组合,所述热管组合包括由至少两个热管围绕形成一封闭区域,所述封闭区域封闭于第一散热板与第二散热板之间,所述第一散热板与第二散热板中至少一个开设有与封闭区域连通的通孔。该热管散热器与设备安装之间没有形成气流的装置,散热效果差。
CPU水冷散热器是指使用液体在泵的带动下强制循环带走散热器的热量,与风冷相比具有安静、降温稳定、对环境依赖小等优点。水冷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与其中散热液(水或其他液体)流速成正比,制冷液的流速又与制冷系统水泵功率相关。而且水的热容量大,这就使得水冷制冷系统有着很好的热负载能力。相当于风冷系统的5倍,导致的直接好处就是CPU工作温度曲线非常平缓。比如,使用风冷散热器的系统在运行CPU负载较大的程序时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温度热尖峰,或有可能超出CPU警戒温度,而水冷散热系统则由于热容量大,热波动相对要小得多。但现有技术中的水冷散热液的吸热散热能力较弱,而且散热液容易蒸发,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散热液。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用散热介质的制备方法。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电子元件用散热介质的制备方法,所述电子元件用散热介质的制备方法为:
S1:取纳米氧化铝、二氧化钛、铜粉、氧化锌、磷酸钾,放入研磨机,充分研磨得到物料;
S2:然后依次加入乙醇、乙醚、乙酸乙酯、二乙醇胺、丙三醇、丙醇、异丙醇、对亚苯基二胺,搅拌并加热得到混合液;
S3:最后将S1步骤中的物料和混合液倒入电磁搅拌器,继续搅拌,即得成品。
进一步的,一种电子元件用散热介质的制备方法,S1中,所述充分研磨的时间为1h。
进一步的,一种电子元件用散热介质的制备方法,S2中,所述搅拌并加热的时间为30min。
进一步的,一种电子元件用散热介质的制备方法,S2中,所述加热的温度为65℃。
进一步的,一种电子元件用散热介质的制备方法,S2中,所述混合液在经过搅拌加热后须冷却至室温。
进一步的,一种电子元件用散热介质的制备方法,S3中,所述搅拌时间为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安县申菱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海安县申菱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32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热型冷凝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节能防冻超导液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