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的提纯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30685.9 | 申请日: | 2019-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2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范黎;叶长文;黄世杰;贺琛;周芸;韦康;邹林;陈志燕;陈宸;陈连芳;李小兰;李青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275/03 | 分类号: | C07D275/03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张兵兵 |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噻唑 提纯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的提纯方法,属于有机物提纯和分离技术领域。该提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粗品与有机溶剂混合,升温至40~50℃,固液分离得混合液;所述有机溶剂为丙酮或乙酸乙酯;(2)将步骤(1)固液分离后的混合液降温至0~10℃,析晶,固液分离得固体;(3)将步骤(2)固液分离后的固体真空冷冻干燥,即得。通过该方法得到的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纯度高、杂质少,水分含量极低(质量百分数小于0.1%),可作为纯度标准物质的候选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的提纯方法,属于有机物提纯和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甲基-4-异噻唑啉-3-酮(MIT)是一种高效、广谱、配伍性好的杀菌剂,被广泛用于制浆造纸、化妆品、个人护理品、涂料、胶粘剂、油墨和制革等行业产品的防腐杀菌。MIT通常与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CMI)按质量比1:3的比例配伍使用,其商品名为凯松或卡松(Kathon CG)。杀菌剂MIT是一类致敏剂,它与皮肤接触会发生过敏或皮炎等症状,且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和神经毒性。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玩具、化妆品等日用品中相关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我国和欧盟化妆品法规均规定杀菌剂MIT的质量百分比不得超过0.01%。
杀菌剂MIT的合成通常以N,N-二甲基-3,3-二硫代二丙酰胺或N-甲基-3-巯基丙酰胺为原料,在溶剂存在的条件下和氯气反应得到MIT和CMI的混合物。授权公告号为US5466818A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3-异噻唑酮杀生物剂的方法,其主要技术方案是将上述MIT和CMI的混合物通过加热选择性解离盐酸盐使CMI解离,溶于溶剂中,MIT作为盐酸盐单独分离出来,以实现MIT和CMI的分离。授权公告号为CN105801516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1,2-苯并异噻唑酮-3-酮提纯工艺,该工艺是将粗品与非质子性溶剂、辅助溶剂及固体金属盐混合后升温至60~120℃,保温12h,形成具有固体不溶物杂质的混合溶液;控制混合溶液的温度,过滤除去固体不溶杂物,保留滤液;降温形成结晶物料,离心过滤,得到片状晶体,干燥即得。该工艺得到的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纯度可达99.7~99.8%,但是该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MIT的提纯并获得较高纯度的杀菌剂MIT。
杀菌剂MIT易吸水,暴露于空气中会快速被水化,故在提纯过程中应尽量隔绝空气或水分,并在提纯过程中尽量去除水分和溶剂等其他杂质。现有技术中的工艺或方法可以获得较低纯度的MIT,通过对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阿拉丁试剂、上海迈瑞尔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等网站查询,国内试剂公司仅能提供纯度为95%的分析纯MIT,更高纯度的MIT目前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的提纯方法。通过该方法获得的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纯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的提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粗品与有机溶剂混合,升温至40~50℃,固液分离得混合液;所述有机溶剂为丙酮或乙酸乙酯;
(2)将步骤(1)固液分离后的混合液降温至0~10℃,析晶,固液分离得晶体;
(3)将步骤(2)固液分离后的晶体真空冷冻干燥,即得。
该提纯方法避免了CMI去除困难的问题,同时也能有效地除去水分和溶剂等杂质,获得高纯度、低杂质的2-甲基-4-异噻唑啉-3-酮。
步骤(1)中升温至40~50℃后保温10~20min,该操作条件可以使粗品完全溶解于溶剂中。
步骤(2)中的降温是降温至0~10℃,降温至0~10℃可以使晶体逐步析出,所产生的晶体慢慢变大、呈菱柱状,成形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06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类肽单体及其聚合物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可比司他原料杂质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