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浮式液态生物芯片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9326.1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4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方剑秋;钟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深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3 | 分类号: | G01N33/53;G01N33/58;G01N21/64 |
代理公司: | 31220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息编码 荧光微球 激光器 纳米晶 液态生物芯片 荧光检测信号 单细胞悬液 标记荧光 采集通道 检测通道 结果计算 抗体标记 微球粒径 样本采集 检测仪 系统质 悬浮式 检测 波长 激发 荧光 单光 三色 制备 分类 配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浮式液态生物芯片检测方法,步骤包括:步骤一:样本采集;步骤二:单细胞悬液制备;步骤三:纳米晶荧光微球抗体标记;步骤四:采用单个激光器激发所述纳米晶荧光微球的分类荧光和待测分子的标记荧光,检测仪配置为单光三色;步骤五:通过多个采集通道获得荧光检测信号;步骤六:结果计算;步骤七,系统质控。本发明方便使用不同波长和微球粒径进行信息编码;使用单个激光器激发大幅度降低检测成本,同时可以提供多个检测通道,可获得更大数量的信息编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浮式液态生物芯片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是融微电子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光电化学为一体的高通量生物分子检测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传统形式的生物芯片技术又称为微阵列(microarray)技术,其原理是将已知序列的生物分子(DNA、RNA、多肽、蛋白质等)集成于固体表面形成探针阵列,用被标记的待检测生物分子与上述探针阵列进行杂交反应,通过检测相应位置的杂交探针,实现生物分子检测的目的。传统生物芯片杂交属于固-液相杂交,其分立的固-液反应环境及洗涤因素使其在检测灵敏度及稀有样品的检测中显现出不足之处。
悬浮式液态生物芯片,是基于悬浮式阵列技术SAT(Suspension ArrayTechnology),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高分子化学、光学检测技术、微流体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集成的新型高通量多元检测技术。该技术很好地克服了固态阵列式芯片的技术缺点,同时和其他检测方法相比具有高通量、多指标、高敏感性(~0.01pg/mL)、高特异性、线性范围宽(可达3~5个数量级)、反应快速(20~40min)、重复性好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
目前常规悬浮式液态生物芯片方法存在检测灵敏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同时由于其系统较为昂贵、单个检测样本成本较高、耗时较长,应用较为困难。因此,实际应用中迫切需要一种特异性灵敏度高、成本低且操作简单的悬浮式液态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悬浮式液态生物芯片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样本采集;
步骤二:单细胞悬液制备;
步骤三:纳米晶荧光微球抗体标记;
步骤四:纳米晶荧光微球的分类荧光和待测分子的标记荧光采用单个激光器激发,检测仪配置为单光三色;
步骤五:通过多个采集通道获得荧光检测信号;
步骤六:结果计算;
步骤七,系统质控。
优选地,步骤二中,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包括:酶消化法和/或机械法和/或化学试剂处理法。
优选地,采集通道包括FSC,SSC,FL1(FITC),FL2(PE)及FL3(Percp)。
优选地,FL1(FITC)及FL3(Percp)两个采集通道用于区分不同荧光编码的微球。
优选地,FL2(PE)采集通道对应不同编码微球的检测项目。
优选地,步骤六又包括如下步骤:a、选择FSC通道峰值数据;b、形成编码纳米晶荧光微球FITC-Percp散点图;c、根据每一种纳米晶荧光微球区域获取有效数据;d、计算每一种纳米晶荧光微球例子分布图并选择对应PE通道峰值数据;e、通过标准曲线查找荧光强度对应的浓度结果。
优选地,步骤a中,选择FSC通道峰值数据的G1门。
优选地,步骤b中,在程序使用前,需要配置每种编码微球的有效数据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深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深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93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