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7680.0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5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佰思格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H01M4/587;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 |
地址: | 629000 四川省遂宁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玻璃钢破碎,筛分得到玻璃钢颗粒A;将颗粒A放入鼓泡床,升温,升温时颗粒A流化翻动,收集预碳化树脂颗粒B;将颗粒B浸入强碱溶液中,加热,将不溶物洗涤至中性,烘干,得到不溶物颗粒C;将颗粒C与淀粉混匀,混匀后的混合物料在惰性气氛下加热,碳化,再在惰性气氛条件下冷却至室温,得到固体D;将固体D粉碎并分级,得到硬碳负极材料;硬碳负极材料由制备方法制得。本发明所述的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玻璃钢为原料,成本低,并且解决了退役风机的无害化处理问题,低成本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玻璃钢内玻璃与树脂分离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研究的发展,风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国内外都获得了井喷式发展。2018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1.3GW,连续第五年超过50吉瓦。截至去年年底,全球风力发电能力累计达到591GW。风力发电带来清洁能源的同时,大批到达服役年限、或者损坏废弃风机的处理也成为一个难题。因为风机叶片、机舱等主要部件是以玻璃钢为主材的,是环氧树脂、不饱和树脂等塑料渗入长度不同的玻璃纤维做成的增强塑料。这种材质在自然界很难降解,采用深埋等方式处理会带来环境污染。
目前,电动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锂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安全性能、循环寿命、快充性能、低温性能、能量密度等方面。而这些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负极材料。
石墨材料作为目前最成熟的负极材料,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从材料结构来看,由于石墨具有层状结构,层间距0.334nm左右,因此当锂离子进入层与层的间隙中,将使石墨体积膨胀大约10%。如果充电速率过快,效应太过剧烈,将导致石墨的剥落,甚而短路爆炸。一般市售电池之所以充电速率缓慢,主要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此外,由于电解液兼容性等问题,石墨材料的低温充放电性能也较差。
因此,人们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材料上,例如软炭、硬炭、炭/硅复合材料、金属氧化物等。而硬炭材料在安全性能、快充性能、低温性能方面表现更为优异。硬炭材料处理温度一般不超过1500℃,层间距大于0.38nm。因此,硬炭材料充放电过程中,基本不发生体积膨胀,属于低应变负极,循环寿命可达到石墨的3-5倍。硬炭材料由于层间距大,嵌锂通道多,因此快充放性能大大优于石墨材料,且不容易发生析锂现象,安全性能极高。此外,硬炭材料可以兼容低温电解液,因此即使在-40℃也可以实现充放电功能。
目前各种硬炭材料的主要生产原料为椰壳、淀粉、沥青、树脂等含碳化合物。这些物质各有优缺点。沥青、椰壳等物质价格低廉,但灰分过高,因此获得的硬炭自放电率与高温存储性能较差。淀粉灰分低,价格适中,但碳化率只有30%左右,单独作为原料使用,能耗略高。树脂类物质,灰分低、结构与纯度可控,但是成本高于其他原材料。
由此可见,如果能够以废弃风机的玻璃钢为原料,解决玻璃与树脂分离的难题,制备树脂基硬炭材料,既能够发挥树脂基硬炭的优点,显著降低硬炭材料成本,又能够解决退役风机的无害化处理问题,无论在技术还是产品方面都能带来显著收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原料成本高,炭化率低,制备出的负极材料性能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硬炭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玻璃钢破碎,筛分得到0.5~3mm的玻璃钢颗粒A;
步骤S2、将所述玻璃钢颗粒A放入鼓泡床,在惰性气氛条件下升温至400~600℃,升温时玻璃钢颗粒A流化翻动,并收集气流吹出的预碳化树脂颗粒B;
步骤S3、将所述预碳化树脂颗粒B浸入至强碱溶液中,加热,将不溶物洗涤至滤液呈中性,烘干,得到不溶物颗粒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佰思格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佰思格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76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